美國川普政府為推動本土製造業擬針對進口汽車及零件課徵25%關稅,雖然目的是想要強化美國本土供應鏈,卻引發汽車產業強烈反彈。為緩解衝擊,商務部宣布多項救濟措施,包括關稅重疊豁免機制、分階段退稅計畫,以及「國產化佔比 85% 」的免稅優惠。然而目前僅有特斯拉(Tesla)等極少數車款能完全符合條件。
川普再度有條件減免美國汽車關稅:特斯拉成為唯一符合資格的車企
根據美國商務部長 Howard Lutnick 的說法,為避免企業同時受到鋼鐵、鋁材等多項關稅壓力,政府將建立一套機制,確保不會出現重複課稅的情形。同時,對於汽車零組件的關稅徵收,政府也將提供退稅措施。該退稅方案將分三年實施,第一年可退還最高3.75%的關稅,第二年退還2.5%。第三年結束後,該方案將不再延期。此舉意在提供企業一段適應期,以調整供應鏈結構與在美國的生產布局。
「美國製造+USMCA組件」車款可免初年度關稅,特斯拉成唯一合格品牌
「國產化佔比 85% 」政策是針對在美國境內製造、且至少 85% 比例來自USMCA(美墨加協定)區域的汽車零組件,將可獲得首年免徵 25% 關稅的待遇。此舉意圖鼓勵汽車製造商使用北美供應鏈,拉抬本土零組件業。然而根據汽車專業媒體 FuelArc News 報導,目前僅有特斯拉(Tesla)符合這項嚴格標準。特斯拉的「Model 3 Performance」以87.5%的國產零組件比例高居榜首,緊隨其後的「Model Y Long Range」與「Model Y」也達到85%,成為唯一通過免關稅門檻的車款。
其餘車型中,「Cybertruck」達82.5%,「Model S」與「Model X」則與福特的「Mustang GT AT」「Mustang GT 5.0L」「Mustang GT Coupe Premium」同為80%。來自日本的本田「Passport AWD」則以76.5%排在其後,未達政策標準。這些數據顯示,就算各車廠在美國本土進行在地生產,但仍面臨零組件來源無法完全本地化的挑戰。
商務部長 Lutnick 進一步強調,這項85%國產零組件的政策,同樣適用於在美國設廠生產的外國車廠。此舉不僅顯示美方希望鼓勵跨國企業加大對美國本土的投資與生產,亦有助於促進北美供應鏈整合。對此,福特汽車執行長 Jim Farley 表態支持,認為這一政策呼應了川普政府的產業發展願景。Stellantis N.A.董事長 John Elkann 則對於川普的救濟政策表示高度肯定。而通用汽車 General Motors 執行長 Mary Barra 也指出,這些措施有助於「平衡企業競爭條件」,讓業者能更公平地面對國際市場挑戰。
從目前的政策輪廓來看,美國政府一方面希望透過關稅施壓,重建國內製造能力,另一方面又避免對已在美投資的外國企業造成過大衝擊,因此採取漸進式退稅與例外條款。然而條件過於嚴格,使得即便如福特、通用這類美國本土品牌車款也難以全面適用免關稅優惠,反而讓原本就高度垂直整合的特斯拉脫穎而出。這也反映出,掌握完整供應鏈與生產彈性的企業,將更能在此波政策變動中立足。過去許多車廠為降低成本,傾向採購來自中國或東南亞的零件,如今若要提升 USMCA 產區的零組件比例,勢必需重新調整採購策略,甚至興建本地零組件廠房,這將涉及龐大的資本與時間投入,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只能說川普政府制訂政策時還是太過於草率了。(編按:我個人覺得過兩天恐怕又會有變化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