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蘋果悄悄地推出了自家研發的首款行動數據機晶片:C1,並率先搭載於 iPhone 16e 機型中。這項應該被視為蘋果供應練中最重大硬體 IP 自主化里程碑,蘋果卻似乎特意未在媒體與行銷宣傳中著墨太多。然而,蘋果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最近在財報會議中的一段話,意外揭示了C1的真正實力與戰略地位:這或許意味著,蘋果終於可以跟長年相愛相殺的廠商高通(Qualcomm)做好即將分道揚鑣的準備。
為什麼蘋果對 Apple C1 晶片宣傳如此低調?
蘋果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主要硬體晶片自製化的策略,從自家設計的iPhone 的 A 系列處理器,再到 Mac 電腦 的 Apple Silicon 的 M 系列處理器,每一步都逐漸降低對外部供應商如三星、intel 的依賴。其中佈局最久的晶片之一可能就是搭載在 iPhone 16e 上的 C1 數據機,蘋果與高通已經不下數次為了數據機晶片的授權費用對簿公堂,為了開發自家數據機晶片,蘋果在2019年甚至用10億美金購買了 Intel 的整個 5G 數據機團隊,但也經歷了多年的開發一直沒有成品問世。
然而,在 iPhone 16e 發表時,蘋果並未將這顆自家首個自研數據機晶片 C1 作為主打。唯一提及的是它是「iPhone史上最省電的數據機」,用詞謹慎、語氣保守。然而這種低調不是偶然,而是刻意為之,因為除了16e之外,蘋果目前仍有多款更高階、更昂貴的 iPhone 機型:包括iPhone 16、16 Pro、16 Pro Max等,當前仍然使用高通提供的數據機晶片。
這也意味著,若蘋果如果大張旗鼓地宣稱 C1 晶片勝過高通的表現,等於是在市場上貶低自家更昂貴的旗艦機型,這將可能影響整體產品價值。因此,C1 雖然是技術上的重要進展,但蘋果選擇在行銷策略上盡量低調。
除了「省電」,C1 實力遠不止如此
儘管蘋果官方僅對C1作出「最省電」的保守描述,實際情況卻顯示出這顆晶片可能在部分功能的表現上已超越高通的現有技術。在各項實測與用戶回饋中,C1 不僅展現出極佳的能效表現,更在部分真實應用情境中超越了高通的數據機晶片。包括下載速度、上傳穩定性、連線品質等方面,C1都有令人驚喜的表現。
而「最省電」這個說法本身也經過巧妙設計:它避免與「最快」、「最強」這類極具挑釁性的形容詞掛鉤,既能凸顯C1的技術亮點,又不會對仍在使用高通晶片的其他iPhone產品構成負面影響。
在蘋果最近一季的財報電話會議中,提姆・庫克面對分析師提問時談及C1晶片與蘋果未來的數據機策略。他表示:
「我們對於能夠出貨第一款自家數據機並讓它上市感到非常興奮,目前表現也相當不錯。我們很高興能從關注電池續航等消費者需求的角度,打造更優秀的產品。從這一點開始,我們踏上了一段旅程。」
這段談話中的關鍵句「我們很高興能打造出更優秀的產品」,也隱晦地揭示了C1相較於過去採用的高通數據機,在部分實際體驗上已有所超越。雖然庫克沒有直接比較C1與高通晶片,但他提及「電池續航」與「顧客真正想要的特質」,顯示蘋果對於 C1 晶片不僅滿意,更視其為未來自家通訊晶片發展的核心。
除了 iPhone 16e 之外,其餘所有中高階產品線仍然使用高通的行動數據方案。根據現行合約,高通仍將在未來一年內為蘋果提供旗艦級 iPhone 機型的數據機晶片,包括即將推出的 iPhone 17 Pro 與 Pro Max。在這樣的情況下,蘋果若公開表示 C1 表現優於高通,無異將會貶低目前與將來的其他自家產品,而且目前 C1 也並沒有支援毫米波傳輸技術。因此,即便 C1 目前可能已經具備技術上超越高通的潛力,蘋果仍選擇在行銷方面上保持克制,等待時機成熟,方能全面轉向。
目前蘋果與高通的合作尚未結束,高通仍在其旗艦機型中扮演關鍵角色。然而,這種情況不會永久持續。隨著 C1 的成功首發,蘋果很可能已經著手開發下一代數據機晶片(可能為C2),並計畫於合約到期後,全面導入自家數據機技術至全產品線中。一旦蘋果與高通的合作結束,自家數據機不再只出現在中階產品,而能全面取代現有供應商,其產品敘事也將徹底轉變。屆時,蘋果將不再需要低調,甚至可能高調宣示其在通訊晶片領域取得的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