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Apple 在 2024 年推出 iPhone 16e 時,許多人以為平價 iPhone 將正式邁入每年更新的新時代,但最新爆料卻顯示 iPhone 17e 恐怕不會登場。難道 Apple 又要讓平價機型回到「三年一更」的老路?從 iPhone 18e 被排定在 2027 年亮相來看,Apple 的中階市場策略似乎出現變化,這背後藏著哪些品牌思維與市場盤算?本篇文章將深入剖析 iPhone 17e 消失的可能原因,以及 Apple 對「e 系列」未來發展的盤算。
為何 iPhone 17e 短期內不會推出?深度解析 Apple 中階機策略調整背後的原因
在 2024 年初 Apple 推出全新的 iPhone 16e 時,許多果粉都以為這代表平價機種 SE 系列將正式邁入新時代。畢竟 iPhone 16e 不僅擁有與主線產品更接近的外型設計,建議售價也壓在 NT$21,900,成為介於旗艦 iPhone 與 SE 之間的平衡選擇。市場價格方面,目前 iPhone 16e 也在實體或電商通路有機會用低於 2 萬元價格入手新機。
但根據最新外媒《The Information》與 Bloomberg 的報導,Apple 似乎對這條產品線的後續發展仍未下定論。根據流出的未來機型時程表中,雖然提到了 iPhone 18e 將於 2027 年春季登場,但整份資料卻完全沒有提到 iPhone 17e 的存在,讓人懷疑這款機型是否會被「跳過」或乾脆取消。
這篇文章就來帶大家深入了解 iPhone 16e 是什麼、為何 iPhone 17e 看起來越來越不可能登場,以及這背後可能反映出 Apple 在中階手機市場的策略思維。
iPhone 16e 是誰?打破 SE 系列傳統的全新定位
過去提到平價 iPhone,大家想到的幾乎都是「SE 系列」—經典 Touch ID 設計、沿用舊款 iPhone 機殼、較新晶片、親民定價。從第一代 iPhone SE 到 iPhone SE(第 3 代),Apple 採取的是「經典設計、內部升級」的策略,主要鎖定小螢幕與預算有限的族群。
但隨著使用者對小螢幕接受度降低,加上 iOS 與主流 App 對處理器與螢幕的要求提升,Apple 似乎也認知到 SE 系列的市場定位逐漸邊緣化。因此,2024 年 Apple 端出 iPhone 16e,讓「平價 iPhone」的概念重新出發。
iPhone 16e 不再採用舊殼設計,而是外觀更接近 iPhone 14,就連螢幕保護貼都能共用。 iPhone 16e 配備 Face ID、的瀏海螢幕,取消 Home 鍵,看起來更像是「入門級主線機型」而不是過去的復古版 SE。價格設定也控制得不錯,提供了讓更多人接觸 iPhone 生態系的門檻。
為何 iPhone 17e 看來「胎死腹中」?
儘管 iPhone 16e 的推出一度讓人期待 Apple 將建立起年度更新的平價 iPhone 節奏,但從目前消息來看,Apple 似乎還在觀望。
根據《The Information》內部人士透露,Apple 預計在 2027 年春季推出 iPhone 18 系列時,將再次推出「平價版」新機,也就是 iPhone 18e。這表示「e 系列」有可能並非每年更新,而是類似過去 SE 系列「兩到三年一更」的節奏。
而在 2025 年的 iPhone 規劃中,包括主線 iPhone 17、iPhone 17 Pro、Pro Max 與傳聞中的 iPhone 17 Air(超薄版本)皆有被列入,但就是獨缺 iPhone 17e。加上 Bloomberg 的 Mark Gurman 也在他的《Power On》通訊中指出,目前 Apple 對於是否推出 iPhone 17e 還未做出最終決定,顯示這款機型的存在仍處於「高變動狀態」。
平價 iPhone 的兩難局面:CP 值與利潤的拉鋸
Apple 一直以來都有「高毛利產品」為核心策略。雖然 iPhone SE 系列與 iPhone 16e 看似打入中階市場,但背後的成本控制、設計折衷與規格配置,都是精算過的結果。
若每年推出「e 系列」,可能會對旗艦 iPhone 銷量產生壓力,畢竟 iPhone 16e 價差不小、外型接近、又支援新技術,不少消費者自然會選擇便宜那一款。這對 Apple 來說,等於稀釋了旗艦產品的價值與利潤來源。
另一方面,中階市場競爭激烈,不乏 Android 品牌如小米、Samsung、realme 等推出功能強、價格低的機型。Apple 雖然有品牌光環,但在價格帶卡位上仍得精打細算。如果不能從中階機上創造足夠的附加價值,那還不如延長產品更新週期、降低風險。
未來展望:iPhone 18e 是重啟?還是最後一舞?
根據目前流出資料,iPhone 18e 將於 2027 年推出,這意味著「e 系列」可能走向類似 iPhone SE 的模式——每隔兩到三年更新一次,並非年年更新。這樣的節奏對 Apple 而言風險較低,同時也能測試市場反應、調整定位。
然而,若 iPhone 16e 銷售表現不如預期,Apple 也不排除直接終止「e 系列」的可能,改回推出更新型號的 SE 或其他命名策略產品來填補中階市場空缺。
筆者觀點
筆者在 iPhone 16e 推出之後,也親自購入一部作為日常備用機使用,當時在 iPhone 16e 開箱時就提過,這款手機的定位其實非常明確,它不是給所有人,而是給「剛好需要它的人」。對於像筆者這種平常主力機使用 iPhone 16 Pro 系列、同時也有 Android 手機的人來說,有一部價格相對親民、但依然保有 A18 晶片與 8GB RAM 的 iPhone 當備用機,是非常理想的選擇。
雖然 iPhone 16e 少了超廣角與望遠鏡頭、沒有 MagSafe、也沒有 120Hz ProMotion 更新率,螢幕基本上跟 iPhone 14 規格一模一樣。但它的續航表現夠用、效能絕對夠撐數年,而且預期系統更新年限也會與 iPhone 16 主線機型相當。對於想進入 Apple 生態圈、或是想要一台耐用、入手門檻低的備用 iPhone 來說,iPhone 16e 可說是恰到好處。
至於這次傳出 iPhone 17e 短期內不會推出,老實說對筆者而言也算是在預期之內。因為像 iPhone 16e 這類「功能足夠、價格較低、定位明確」的手機,本來就不太需要年年推出新機。
畢竟它的使用族群大多追求的是穩定、耐用,而不是最新潮的設計或規格。與其每年推出一款小幅升級的新機,不如把開發資源集中在確保 iOS 長期更新支援與產品穩定性,這樣對消費者反而更有價值。就像當年 iPhone SE 系列也是隔了幾年才有新版本,e 系列走這樣的更新節奏,其實也比較合理。
再者,iPhone 16e 本身的硬體就已具備長期使用的基礎條件,對多數用戶來說,用個三年五年都不成問題。
而 iPhone 16e 的 CP 值,反而不是上市初期能體現的。畢竟剛推出時,超過 2 萬元大關就會讓人想多觀望一下,而現在市價低於 2 萬反倒是開始讓它變得更值得入手,在些平台甚至能看到 iPhone 16e 與 iPhone 14 相同價格的情況。
總結:iPhone 17e 消失不是意外,而是戰略考量
iPhone 17e 不見得是「被取消」,而更像是 Apple 為了觀察 iPhone 16e 成效、謹慎進行下一步部署所做的選擇。對 Apple 來說,在每年更新與延長產品週期之間找到平衡點,是影響中階市場成敗的關鍵。
對消費者而言,如果你正在等一款平價又有 Face ID 的新 iPhone,那麼現在的 iPhone 16e 已經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如果你期望每年都有更新,那恐怕要適應「e 系列」變得更像 SE 的節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