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盟數位市場法(Digital Markets Act,DMA)強制規範下,蘋果(Apple)現在在歐洲地區開放 App 開發者允許將用戶引導至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付費應用程式與應用內購買。這項政策對於每筆交易均收取 15% 至 30% 抽成的蘋果來說,無疑對 App Store 生態是沉重的打擊。近日在歐洲被發現蘋果開始在 App Store 中對部分應用程式加註警告,來嚇阻消費者選擇第三方支付平台。
事情的導火線來自一位名為 Viktor Maric 的開發者在社群平台上分享的一張截圖。畫面顯示,在匈牙利 App Store 中,一款名為「Instacar」的商用應用程式頁面上方,被加註了一則警告提示框。
該提示內容為:
「此應用程式不支援 App Store 的私人與安全付款系統。它使用外部購買機制。」
比較特別的是,這段話前方搭配了一個橘色三角形與驚嘆號的符號,這是蘋果在使用者介面中表示「嚴重警告」的標誌,通常僅在如資料遺失等高風險情況下才會出現。這樣的符號出現在付款提醒上,讓使用者感覺是一種具「恐嚇性」的設計。看到這則警告的內容與形式,讓人想起蘋果與 Epic Games 剛在美國宣判的案例,蘋果將外部支付平台描繪為「不安全」、「不可信賴」的選擇。雖然從文字上並未直接指責第三方平台有安全疑慮,但透過語意與符號設計,蘋果暗示其內建支付系統才是唯一的安全選項。
蘋果這樣的行為可能會違反 DMA 的精神。DMA 的其中一項核心規範,即禁止所謂的「恐嚇性畫面」(scare screens):不允許平台業者使用恐嚇性言語或圖像影響使用者決策。因此,蘋果此舉可能構成對 DMA 的挑戰,進一步引發歐盟監管機關的關注。
蘋果長期以來主打其生態系統中的安全性與強大隱私保護,這也是其不願放寬 App Store 支付機制的理由之一(當然主因還是 30% 的抽成)。然而市場上如 PayPal、Stripe、Square 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同樣具備業界認可的安全機制與嚴格的交易保護措施。因此,蘋果以這類恐嚇性畫面讓消費者對第三方支付產生恐懼的作法,可能會有所爭議。當然,部分 App 開發者可能選擇規模較小或缺乏認證的支付供應商的話的確會有潛在風險。
目前,歐盟已開始審查蘋果是否透過這類警告資訊違反 DMA。若確認其構成「嚇阻畫面」,蘋果可能面臨高額罰款,甚至被迫修改警告格式與文字內容。不過,這場爭議也顯示出另一個問題,DMA 雖鼓勵平台放寬管制、開放選項,但若開發者未事先清楚揭示其採用的支付供應商,則用戶在使用時仍會面對資安風險差。若使用者無從得知其交易對象的可信度,也將不利於市場機制的正常運作。因此,有專家建議,開發者在 App Store 中應主動標示其所使用的支付平台,讓消費者做出更充分的知情選擇。蘋果如果持續在歐洲執行跳出警示的政策,恐怕也會面臨與 Epic 官司一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