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自家社群平台 Truth Social 發文再度點名蘋果公司(Apple),要求其將 iPhone 生產線遷回美國、並揚言對非美國製造的 iPhone(後來加碼要求三星、Google也要比照辦理)加徵 25% 甚至更高的關稅後,加州總檢察長羅伯邦塔(Rob Bonta)公開表示,將為這家總部位於該州的最大、最著名的公司 Apple 進行辯護。
加州總檢察長力挺蘋果,將協助蘋果免受川普 iPhone 關稅威脅
作為蘋果總部所在地的加州,其經濟規模如今已躍升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許多指標性科技企業:包括 Apple、Google、Meta 與 NVIDIA 等,均在此地創業與發跡。對於川普將蘋果列為「製造回流」目標,加州總檢察長邦塔強調川普的發言近乎隨意且缺乏思考。
「這幾乎像是川普早上醒來,隨口說:『嘿,我覺得蘋果應該製造更多手機,所以我去跟 CEO 說一下。』然後隔天又說:『嘿,我只是開玩笑的。』」
邦塔在接受《Politico》訪問時指出,一個美國企業在美國的一個州內經營,卻需要防範來自美國總統的攻擊,這種情況實在荒謬。
他表示:
「我們為加州的企業感到驕傲,我們希望確保它們的權利不會受到侵犯:尤其是不應該來自美國總統的侵犯,這原本不是我們通常需要防範的對象。」
蘋果目前的主要組裝基地位於中國,其中最大的代工夥伴為富士康(Foxconn)。雖然近年來蘋果逐步將部分產能轉移至印度與越南,但真正要在美國打造完整的 iPhone 生產線,仍面臨巨大挑戰。Wedbush 證券的全球科技研究主管丹・艾夫斯(Dan Ives)指出,若蘋果真要在美國建立製造鏈,成本將大幅上升。他警告:「如果蘋果在西維吉尼亞與紐澤西設廠,建構整條供應鏈,那未來 iPhone 的價格可能會變成 3,500 美元。」
除了工資差距外,Apple 的製造生態系高度仰賴亞洲的供應鍊與物流體系,從晶片封裝、鏡頭模組到螢幕組裝,各零組件供應商遍佈台灣、中國、南韓與日本。想在美國複製這套生產機制與供應鍊,不僅成本高昂,時間也將拉長至數年,對蘋果或任何廠商而言都是得不償失。
加州向來以其支持創新與保護科技企業聞名。作為全球科技創業重鎮,該州政府在面對聯邦政策挑戰時,也往往扮演著企業後盾的角色。邦塔指出,加州經濟能夠位居全球第四,很大一部分歸功於蘋果等企業的成就與貢獻。
因此,若聯邦政策明顯針對特定企業或地區,加州將不排除採取法律途徑應對。邦塔表示,目前正在審查川普看似臨時起意的關稅政策,以判定是否具有針對性與違憲之虞。
「我們不僅要保護企業權益,更要確保聯邦政府不會藉由關稅等工具,選擇性打壓某些企業或州份。」
截至目前為止,蘋果公司尚未對川普的公開發言做出正式回應。這種沉默反映出蘋果一貫的危機處理風格,避免直接捲入政治風波,改採低調觀望策略,以減少與執政當局不必要的糾紛與媒體炒作。至於接下來加州政府、蘋果與川普當局會如何讓這次的糾紛落幕,目前還看不出解決的曙光。(編按:我是真心覺得庫克遇到川普這種不講理的人真的很倒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