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有趣之處就是可以從商店中下載安裝各式各樣的應用程式,久而久之,你會發現手機中累積的應用數量相當可觀,不僅顯得凌亂還佔用了不少儲存空間。手機也該適時地斷捨離,是時候清理手機裡多餘的應用程式了。這次我們整理出 5 個跡象,幫助你判斷哪些應用程式該大手一刪。
如果有這 5 個跡象,那應用程式可以刪了
你不記得上次打開是什麼時候
讓我們來看看最容易做的事情。如果你早已不記得某些應用程式上次打開是什麼時候,那麼就是時候將它們從手機中移除了。這個道理甚至可以適用於你本來認為必要的應用程式,例如你過去買的某款電動牙刷專屬應用程式,如果你並不記得上次需要用到它是什麼時候,那表示沒有它你也可以過得很好。
你可能會想如果哪天真的需要怎麼辦?不用擔心,你只需要重新安裝應用即可。你只需要確保將所有登入資訊保存到密碼管理器中,這樣重新安裝應用程式後就不需要手忙腳亂地回想登入資訊。
應用程式使用它不需要的許可授權
有些應用程式在手機上並不是它功能有什麼缺陷,單純是它不可信任。你可以觀察一下應用程式的類型與它索要的許可授權是否符合,例如,計算機應用索取本機檔案就不是合理的情況。某些免費應用程式提出許可請求的目的只是為了收集關於你的資訊,它的利潤並非來自銷售應用本身,而是銷售數據。部分請求許可的未知應用程式看起來還很糟糕,但有很多主流應用程式更具侵入性。
每次使用時都會有點負罪感
所謂負罪感並不是真的做了什麼壞事,而是一種辜負自己期望的內疚或懊悔。如果你在使用應用程式後感到懊惱,那麼打開這個應用帶給你的樂趣值得嗎?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但你可以弄懂負罪感的來源。如果你因為某個應用程式分散專注力而感到內疚、荒廢其他事情或是減少與關心的人互動,那麼可能就是時候離開這款應用程式了。
你的時間被大量佔用
也許某個應用程式不會讓你感到負罪,但每次你打開它時,都會沉浸其中數個小時,那就要注意了。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同的應用程式,許多人會在 YouTube 中廢寢忘食,而有些人則容易沉迷於 TikTok 短影音,對有些人而言則是遊戲。如果你發現自己也容易淪陷進去,那麼就該限制、改變自己的使用習慣,或者更乾脆地刪除該應用程式革除惡習,永絕後患。
你總是強迫性地打開某個應用而分心
對某些應用程式,問題不在於你花多少時間在它上面,而在於你打開的頻率,這最常發生在社群平台上。許多人會發現,即使拿出手機的目的是為了做其他事情,還是會條件反射地打開 Instagram、Facebook 等應用程式,查看一下最新動態後關閉。你已經意識到自己總是難以拒絕應用圖示上的通知符號,尤其是當你的大腦已經習慣利用它來放鬆時,它到底提供的是放鬆還是使你分心?如果你希望能夠專注於更受重視的任何事情上,請試著刪除它。
雖說有時候刪除應用程式有點矯枉過正,你每個月、每年甚至偶爾才使用的應用程式就會出現這種情況,例如 EZ WAY 報關應用等,只需要將它隱藏就可以了。最後,祝你手機用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