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機現在有裝殼嗎?如果有,還標榜「軍規防摔」嗎?很多人買手機殼,目的很單純:「怕手機摔壞!」畢竟一支手機動輒兩三萬起跳,旗艦手機甚至是四萬以上的價格,當然要保護周全,也甘願花費兩、三千元去保護手機。但各位有沒有想過,這些說是軍規防摔的手機殼,真的有經過「軍規」測試嗎?還是只是打著這四個字來博取信任感,只是買心安的?接下來隨著在 9 月新 iPhone 發表,將有更多新手機殼陸續上市,那麼看完這篇今年或許不再當冤大頭,花大錢買手機殼卻達不到期待的防摔效果。
「軍規防摔」手機殼是行銷噱頭還是真本事?實測影片揭曉殘酷結果
YouTube 頻道《超認真少年》日前針對「軍規」這名詞進行說明與實測。他們不只研究「軍規」的標準,還設計一台專業撞擊機,實際拿出一台全新 iPhone,從指定高度、固定角度摔下去,直接量測衝擊力道,再用同樣方法測各種品牌手機殼。到底誰才是真正有保護力的神殼?結果超乎想像,有的殼裝上去反而讓衝擊更大!帶著觀眾用用科學角度,一起揭開「軍規防摔」的真真假假。
軍規防摔是什麼?
先科普一下。「軍規」不是亂喊的,它是美國國防部制定的測試標準,全名叫做 MIL-STD-810,其中的「516.6 Procedure IV」就是針對防摔進行的測試。這項測試要求產品從 122 公分高處掉落到水泥上鋪一層薄膠合板的地面上,還得摔 26 次,涵蓋八個角、六個面、十二條邊,每一個部位都要扛得住,而且摔完還得能正常使用,沒有系統錯誤,才算通過。之前我們也有另一篇文章有針對軍規標準進行說明。
但重點來了,市面上的手機殼真的有照這個標準來測嗎?
超認真少年在影片也表示,很遺憾大部分其實都沒有。因為「軍規」這詞在台灣不是法定標章。也就是說,廠商愛怎麼寫就怎麼寫,但沒有實際經過再次的檢驗證明。
手機怎麼算壞?先講清楚「壞掉」的標準
《超認真少年》在實驗前也先定義了什麼叫「手機壞掉」:
- 醜:外觀有傷,刮痕、凹痕之類的,功能正常但不好看。
- 壞:手機某個功能異常,比如鏡頭不能對焦、Face ID 無法啟用。
- 爛:直接爆開變廢鐵,整支報銷。
這次他們以「功能受損」作為壞掉的判準,並非看表面痕跡,而是打電話給蘋果客服查檢測報告,確認手機是否有內傷。
真正的測試開始了!一支新 iPhone、一次固定角度自由落體
他們先用一支全新 iPhone 16 Pro 256GB(市價 NT$36,900)作為裸機測試標準。從 122 公分高度自由落體,指定撞到手機最脆弱的鏡頭邊角。用裝有感測器的平台測出瞬間撞擊力達 4,722 牛頓,相當於 480 公斤的重物壓在那個點上。對於軍規認證想了解的,很推薦大家看看這部影片。
市售手機殼實測 CP 值大比拚!
接下來才是重頭戲,《超認真少年》實測幾款市面上的手機殼,看它們能吸收多少衝擊力。實測結果與數據如下:
- Costco 透明手機殼(約 NT$1,000)
- 撞擊力從裸機的 4,722 牛頓減少至 3,786 牛頓
- CP 值:0.9 牛頓/元
▲圖片來源:超認真少年(YouTube)
- 知名 D 品牌防摔殼 PRO 2 開孔版(NT$1,580)
- 撞擊力從裸機的 4,722 牛頓下降至 2,506 牛頓
- CP 值:1.4 牛頓/元
▲圖片來源:超認真少年(YouTube)
- 知名 R 品牌 SolidX 強化吸震緩衝手機殼(NT$1,180)
- 撞擊力從裸機的 4,722 牛頓下降至 2,133 牛頓(本次最佳)
- CP 值:2.19 牛頓/元(本次測試最高)
▲圖片來源:超認真少年(YouTube)
結語
結論很簡單,買手機殼,其實是買一種「降低手機壞掉機率」的保險,而不是盲目迷信「軍規」就能百戰百勝。真正好的手機殼,是經得起測試、有實驗數據佐證的,不是喊個軍規就萬無一失。如果你想知道哪款殼最耐摔,最好的方式不是問店員或看廣告,而是看科學實測的結果。另外,每個手機殼品牌都有不同的型號、防摔等級的手機殼產品,每個測試結果也會依據手機殼、手機款式會略有差異。
至於這次測試表現最佳的,其實就是 RHINOSHIELD 犀牛盾的 SolidX 強化吸震緩衝手機殼。不是因為 Red Bull 聯名款的關係有翅膀,而是它真的吸收了最多衝擊。
▲圖片來源:RHINOSHIELD 犀牛盾
延伸閱讀:
iPhone 17 Air 外觀、規格全面曝光:5.5mm 史上最薄 iPhone , 12GB RAM、A19 晶片、120Hz 螢幕全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