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代醫學發展迅速,但有些疾病依然無藥可醫,甚至需要器官移植才能醫治。但器官移植的要求非常複雜,除了有免疫排斥問題以外,更有願意捐贈器官來源稀缺與倫理道德問題。近日據中國央視新聞報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建行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於8月25日在英國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發表最新研究,宣布已成功將一隻經過基因編輯的豬肺移植至腦死亡患者體內,並觀察到移植肺在受試者體內維持正常通氣與氣體交換功能長達九天。這也是全球首個基因編輯豬肺移植人體的案例。
全球器官移植困境與豬器官潛能
長期以來,器官供體不足是全球醫療領域的巨大挑戰。尤其在肺移植方面,因器官來源有限與等待時間過長,無數患者未能等到合適供體便錯失治療機會。據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等待肺移植的患者數量遠超實際移植手術數量,也因此異種移植(xenotransplantation)逐漸成為科學界關注的研究方向。
透過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人員能對動物器官進行免疫學改造,使其更適應人類體內環境,降低排異反應與病毒跨物種傳播風險。豬因其器官大小、生理結構與人類相似,被視為理想的異種移植供體來源。然而,如何克服免疫排斥與病原風險,始終是該領域的最大難題。
世界首例:基因編輯豬肺成功移植人體
何建行教授率領的團隊,選擇中國本土的巴馬香豬作為供體來源,並對其進行六處基因編輯,以降低移植至人體後可能引發的免疫排斥風險。在此次實驗中,研究人員將基因編輯豬的左肺,移植到一名經多次獨立評估確認腦死亡的受試者體內,手術方式模擬臨床常見的單肺移植。術後的多項監測數據顯示,該移植肺在長達九天的觀察期間,能夠維持正常的通氣與氣體交換功能,並且未出現超急性排異反應。同時,持續的病原學檢測也未發現活躍感染跡象,為異種肺移植的安全性提供了初步依據。
研究團隊特別強調,整個研究過程嚴格遵循中國相關法律法規與倫理規範,並先後接受醫院倫理委員會等多個審查機構的監督。受試者為一名因重型顱腦損傷而腦死亡的患者,其家屬基於支持醫學進步的願望,主動同意無償參與本研究。最終,研究依照受試者家屬意願在第九天結束。
其實類似的異體器官移植在國際間已經研究很長的時間了,之前歐美與中國也已經進行過基因改造過的豬心、豬腎、豬肝移植到腦死病患的先例,如果能夠解決免疫排斥問題,日後各種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可能再也不需要經歷長時間痛苦絕望的等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