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間 Apple Store 爆出離譜內鬼案!一名前員工因為竊盜自家公司的 iPhone,最終換來超過一年的牢獄之災,還得賠上數萬元。原本看似風光的蘋果門市工作,為什麼會演變成這樣的結局?背後的經過與細節,恐怕比你想的還要更戲劇化。
▲圖片來源:Apple
監守自盜 44 部 iPhone ,香港 Apple 前員工最終遭判 13 個月監禁
過沒多久,Apple 即將在秋季新品發表會上推出包括 iPhone 17 系列、Apple Watch 系列等眾多新品,不過近期引人關注的則是一起 Apple 前員工的竊盜案。
根據香港媒體報導,這名鄭姓男子於 2020 年在銅鑼灣 Apple Store 擔任庫存管理的工作,理應負責點算與調配門市 iPhone 存貨。然而,從 2020 年某個時間點開始,他接連在 3 個月內陸續「挪用」庫存,總共竊取了 44 部全新的 iPhone。這些手機並未出現在銷售紀錄上,但庫存數字卻明顯有落差,讓人懷疑有人暗中動手腳。
▲圖片來源:Apple
與一般竊盜不同的是,這名員工並非單純圖利轉售,他選擇將手機帶到旺角夜市出售。旺角夜市一向以「什麼都有」而聞名,不少電子產品都能以低價購入。他在此將 iPhone 出清換現金,試圖掩蓋來源,卻也因此留下金流與交易紀錄,為日後的調查埋下關鍵線索。
▲圖片來源:Apple
案發後,主管首先注意到 iPhone 的庫存帳目不符,於是調閱門市內的監視器畫面,才發現這名員工有異常舉動。隨著畫面與實際盤點數字的交叉比對,偷竊行為幾乎無法抵賴。之後,員工還進行了一筆銀行轉帳,金額正好對應被竊物品的價值,最終讓他「鐵證如山」,逃無可逃。
最終,法院裁定他犯下竊盜罪,判處 13 個月徒刑,並須向 Apple 償還港幣 32,000 元(約新台幣 13 萬元)。對照他偷走的 44 部 iPhone,這筆金額顯然只是冰山一角,但法律仍要求他付出代價。這也算是對其他心懷僥倖的員工提出強烈警示:別以為內部偷竊不會被發現,最後仍要付出沉重代價。
▲圖片來源:Apple
這起案件在香港社會引起不少討論。有人認為,疫情期間經濟不景氣,可能使部分人動起歪腦筋;也有人強調,企業應強化內部監管,避免單一人員掌握過多資源或權限。對 Apple 這樣的國際品牌來說,門市內鬼行為不僅帶來經濟損失,更損及企業形象,因此如何透過制度、科技與監控機制加強防範,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圖片來源:Apple
案件時間線:從竊盜到判刑的全過程
- 2020 年下半年:男子利用職務之便,短短三個月偷走 44 部 iPhone。
- 2021 年初:Apple 內部主管發現庫存異常,調查後在監視器中確認員工涉案,男子隨即被解僱並移交警方。
- 調查期間:警方追查到手機流向,發現多數被轉售至旺角夜市,並比對銀行轉帳紀錄,證據確鑿。
- 2025 年判決:法院最終裁定該男子監禁 13 個月,並須賠償港幣 32,000 元。
結語
這名員工的行為表面看似只是「偷幾支手機」,但實際上卻牽涉到職業道德、信任,以及對品牌長期運作的影響。Apple Store 一直以來給人專業、嚴謹的印象,但內部出現漏洞,勢必讓顧客與社會有所疑慮。對消費者而言,或許不會直接影響購物體驗,但從企業治理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必須正視的管理缺陷。
延伸閱讀:
玩爆 Nano Banana!PictureMe 與 Past Forward 讓你一鍵變身不同年代、時尚造型、超真實公仔,免費還能玩髮型換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