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多年的發展後,AI 技術漸漸開始在遊戲產業中找到立足之地,但在此同時,這項技術也常常引發各式各樣的爭議。而就在最近,索尼也再次出面談到了他們對於相關技術的態度,強調這能讓開發流程更加快速且順暢,大幅提升效率。
以目前來說,索尼已經在《漫威蜘蛛人2》的開發上採用了少部份的 AI 技術,甚至還在《地平線:期待黎明》的主角艾洛伊上測試過一些語音生成模型。即使如此,索尼官方仍然強調 AI 技術的目的應該是用來「輔助」創意,而不是「取代」任何人力。而根據索尼官方針對內部 AI 工具「Enterprise LLM」所定下的使命聲明,這套系統應該要用來幫助員工在安全的環境下使用 AI。
根據今年公開的一份的企業報告,從 2023 年至 2025 年間,已經有超過 5 萬名從業人士、遍及 210 個不同團隊開始使用這個系統。員工不僅會將其當成一種聊天或寫作輔助工具,還直接連結到了日常工作的流程中。到目前為止,索尼已經測試了超過 300 個 AI 專案企劃,而其中約有 50 多個目前已經融入到員工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但為了確保 AI 技術在使用上的安全,索尼官方也與專門負責法律、隱私和倫理的團隊緊密合作。在這過程中,公司逐步制定出一套更明確的規範,藉此避免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複製他人音樂或其他創作的侵權問題。在此同時,索尼也會利用 AI 來保護創作者的作品,建立出一套能檢測特定內容是否遭道他人剽竊或未經允許使用的系統。不僅如此,索尼還會利用 AI 技術來修復一些古早電影的音效,同時在 PS5主機上利用全新的畫面提升技術來改善畫質。
除了索尼之外,遊戲產業內部也有不少知名人士認為各大遊戲公司應該要盡快針對 AI 技術的崛起做出改變,像是《星之卡比》與《任天堂明星大亂鬥》製作人櫻井政博就表示現代許多「大型遊戲專案」的開發都相當曠日費時,團隊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經歷,但 AI 技術則能提升銷綠,加快一些較為繁瑣複雜的工作。
不過,AI 技術在遊戲產業中仍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舉例來說,像是動視這樣的大型發行商就已經在遊戲開發的流程中引進了 AI 工具,即使如此,他們依然強調不會讓 AI 取代任何創意方面的工作,表示玩家們玩到的所有內容依然是由人類親手「創作並打磨」的成品。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對於 AI 技術的蓬勃發展抱持著謹慎態度,甚至提出了許多背後潛在的疑慮。就是在去年,演員工會 SAG-AFTRA 就與一家名為 Replica Studios 的 AI 配音公司達成協議。到了今年 5 月,多間遊戲公司針對雙方談判的提案作出了重大修改,試圖正式結束由 SAG-AFTRA 發起的演員罷工行動,而 SAG-AFTRA 其中一項主要訴求始終都聚焦在 AI「數位複製」人聲的使用方式,以及演員在酬勞上獲得更強的保障上。
除此之外,曾在《博德之門 3》中為夥伴角色「卡菈克」配音的 Samantha Beart 就曾批評娛樂產業為了短期利益而使用 AI 技術,並警告這種做法可能造成的長期傷害。她強調演員們絕對不會在 AI 使用的問題上退讓,因為接受這種現況就等於放棄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而雖然這個產業充滿著懷抱熱情與創意的人才,但這些真正的幕後功臣在執行的決策上卻必須聽從一些短視近利,本身又不玩遊戲的投資客。
而在談論他們於 2025 年針對 AI 相關技術投入了高達 800 億美元資金的同時,微軟也坦承 AI 的進步勢必會導致部份產業的就業崗位消失,而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能被預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