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幾乎是台灣人每天必用的通訊工具,無論是工作、家庭群組還是朋友閒聊,都少不了它的存在。過去如果發錯訊息,還能靠「收回訊息」功能在 24 小時內補救;不過這項「後悔機制」即將大幅縮水。LINE 官方宣布,台灣用戶自 2025 年 12 月起,收回訊息的時限將縮短為 僅剩 1 小時。換句話說,未來傳錯訊息、誤發照片,若 1 小時內沒發現就只能任憑訊息留在聊天室,無法再刪除。對許多習慣隔天才發現「發錯字」的使用者來說,這絕對是使用習慣上的大改變。
LINE 台灣 12 月起調整「收回訊息」規則!從 24 小時大縮水成 1 小時,用戶得更小心發訊息
LINE 官方於 2 日發布最新訊息公告,提及將調整「收回訊息」的規則。在公告中提到,這次的調整是基於對用戶行為的觀察和整體服務體驗的考量。雖然過去 24 小時的彈性設計讓許多人感到安心,至少不用擔心半夜打錯字隔天還能補救,但過長的收回時間卻帶來一些隱憂。例如,對話紀錄的真實性受到挑戰,因為當訊息能在一天之後被刪掉,後續看到對話的一方可能會因為缺少內容而誤解,甚至產生爭議。此外,過長的收回時限也可能被濫用,某些人會利用這段時間有意地刪除訊息,讓對方失去對話的依據或證據。為了避免這類問題,也為了與日本、泰國等其他市場保持一致,LINE 決定在台灣同步推行收回時間縮短的改變。
從官方公告中可以看到,這項調整的細節非常明確。過去的規則是訊息發出後 24 小時之內都可以收回,但新規則上路後,只有在訊息發出後的一小時之內才能執行收回。換句話說,未來若有人誤發訊息,必須在短短的 60 分鐘內察覺並處理,否則就只能任由訊息留在聊天室裡。LINE 表示,這項政策將從 2025 年 12 月起逐步對台灣用戶推送實施。
24 小時縮減至 1 小時,改變將帶來的衝擊
對於台灣的使用者來說,這樣的改變勢必會對日常使用產生影響。舉例來說,如果在深夜傳訊息給同事或主管,內容出現錯字或誤解,過去可以在隔天早上發現後立刻收回,但未來等你起床時早已超過一小時的時限,只能眼睜睜看著錯誤訊息停留在對話框裡。再比如,誤將照片傳到不該進入的群組,如把私密的對話傳進家庭群組,或把玩笑話傳到工作群,若不是立即察覺,就無法再補救。這樣的改變會迫使用戶養成「發送前再次確認」的習慣,也讓大家在傳送敏感或重要訊息時變得更加謹慎。
對於習慣在隔天才整理訊息、刪除錯誤內容的人來說,這更是一大挑戰。過去的「隔天刪除」行為將不復存在,任何疏忽都會立刻被固定下來,這意味著溝通的即時性將被更嚴格地凸顯。
為什麼是「 1 小時」?
很多人好奇,既然要調整,為什麼 LINE 選擇了一小時這個時間點?雖然官方沒有明確說明原因,但不難推測這是一種「折衷方案」。一小時的設計,既能滿足大多數人在短時間內意識到錯誤並進行補救的需求,又能避免過長的時限造成溝通上的混亂。
畢竟 LINE 作為即時通訊工具,重點在於「即時」而不是「長時間修改」。若對話內容能夠在一天甚至更久之後被收回,對話的真實性將大打折扣,這與即時溝通的定位有所矛盾。因此,一小時既是給用戶一個「反悔」的彈性,也讓對話紀錄的可靠性得以維持。
使用者該如何因應?
面對這樣的變化,台灣用戶必須調整自己的使用習慣。未來在發送訊息之前,最好養成再次檢查的習慣,尤其是在工作或重要群組中,更要確認文字是否正確、附件是否完整,以及傳送對象是否無誤。對於容易打錯字的人,可以考慮先在記事本或備忘錄輸入內容,確認後再貼上到 LINE,這樣能降低出錯的機率。敏感訊息或涉及隱私的資料,更應該小心傳送,以免因為一時失誤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而一旦發現問題,就要立刻行動,不要拖延,因為時間一到就再也無法收回。
「收回訊息」和「刪除訊息」差在哪?
- 「收回訊息」是可在送出訊息後的 24 小時(2025 年 12 月調整後,將改為訊息送出後的 1 小時)以內執行操作,將聊天訊息從自己及對方的聊天室內刪除的功能。
- 「刪除訊息」功能則與「收回訊息」不同,僅能刪除自己的聊天室內的訊息,對方聊天室內的訊息並不會受到影響。
根據 LINE 官方說明,「收回訊息」及「刪除訊息」的差異如下:
收回訊息 | 刪除訊息 | |
可操作的內容 | 自己送出的以下內容 *已從聊天室內刪除的內容將無法收回 |
自己的聊天室畫面內收的以下內容 |
聊天訊息、貼圖、圖片、影片、語音訊息、網址、聯絡資訊、位置資訊、檔案等 | ||
對象裝置 | 自己與對方用戶的所有裝置 (包括電腦與平板) |
僅限執行操作的裝置 |
操作結果 | 該聊天室內容從自己與對方用戶的聊天室消失 | 該筆內容僅從自己的聊天室內被刪除 |
操作時間限制 | 送出後的 24 小時內 *2025 年 12 月起改為「1 小時」 |
隨時皆可 |
會否通知對方 | 聊天室內將顯示「已收回訊息」 | 對方不會收到提醒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