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為了延長 iPhone 的電池壽命,會乖乖遵守蘋果推薦的「最佳充電法」,將電量上限限制在 80%。理論上,這樣能讓電池更健康,用得更久。但實際上,長期這樣做真的划算嗎?ZDNet 編輯 Adrian Kingsley-Hughes 親自花了近 18 個月進行實測,把 iPhone 15 Pro Max 的充電限制鎖在 80%,並完整紀錄電池表現。這段過程中,他經歷了電量焦慮、續航不足,甚至最後不得不依賴行動電源才能撐過一天。究竟 80% 充電限制真能保護電池,還是只是在犧牲使用體驗?以下就來完整解析。
蘋果建議的 iPhone 「最佳充電法」真的有效嗎?外媒長測 18 個月後,電池健康度還是掉到89%
電池續航一直是 iPhone 使用者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從日常能不能撐一整天,到長期使用下來電池會不會「老化太快」,幾乎每一代新機發表,相關討論總是最多。蘋果也因此在 iOS 裡加入了「電池健康度」與「最佳化充電」等功能,甚至提供一個「充電上限」的選項讓用戶可自訂 iPhone 充電上限,宣稱能延長電池壽命。
理論上,鋰電池最怕的是長時間充滿 100% 或放到過低的電量,因此 80% 的充電限制聽起來很合理。問題是,日常使用少了 20% 的電量,真的能換來明顯的壽命提升嗎?
ZDNet 特約編輯 Adrian Kingsley-Hughes 就抱著這樣的疑問,在 2023 年 9 月入手 iPhone 15 Pro Max 時,決定來一場「真人實驗」。他將手機的充電上限鎖死在 80%,犧牲每天的續航時間,只為了看看一年多後,電池健康度是否能有顯著差別。
前半年:影響不大
剛開始的幾個月,他的日常體驗還算能接受。就算每天只充到 80%,到了一天結束,電量通常還有 35% 左右。換句話說,對輕中度使用者來說,短期並不會感受到太大壓力。
使用一年後:續航焦慮出現
然而時間一長,問題就逐漸浮現。到了 355 次充電循環、約一年使用後,他的電池最大容量已降到 91%。這時候,80% 電量上限加上電池自然耗損,讓手機開始出現續航不足的狀況。他形容,偶爾因系統校準誤差而充滿 100% 時,會覺得「像是呼吸到新鮮空氣一樣」,但平常卻常常陷入電量焦慮。
18 個月後:雪上加霜
等到實驗進行 17 個月,手機的充電循環數來到 501 次,電池容量已經剩下 89%。每天從 80% 開始使用,到下午三四點就會逼近 20% 的警告紅線,導致他不得不隨身攜帶行動電源。對一支定位頂級的旗艦機來說,這樣的續航表現顯然「極其糟糕」。
▲圖片來源:ZDNet
最後 Adrian 忍無可忍,選擇直接升級到 iPhone 17 Pro Max,並放棄 80% 的限制,回到完整充電 100% 的模式。他認為,犧牲 20% 的日常電量,只換來極微小的電池健康度提升,根本不值得。
更重要的是,蘋果的官方換電池服務只有在健康度低於 80% 才能享有,而在這樣的充電策略下,手機的有效使用壽命甚至不到兩年,卻又無法享受官方更換服務,對重度使用者來說,完全是雙重打擊。
不只是 ZDNet,另一家科技媒體 MacRumors 也在 2024 年針對 iPhone 16 Pro Max 進行了一年測試。他們一台手機長期鎖在 80%,另一台則是維持正常 100% 充電。結果一年後,80% 限制的那台電池健康度是 94%,而未限制的那台反而更高,達到 96%。對比之下,顯示 80% 限制並沒有帶來明顯的優勢。更早期的 iPhone 15 Pro Max 測試也得到相似結果:一年後一樣落在 94%。
換句話說,至少在 1~2 年的週期內,80% 的充電限制對延長電池壽命的效果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實際使用的不便
除了健康度的保護效果有限,80% 充電限制還會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像是在家裡或辦公室,插著電源隨時可補電還好。但一旦出門要長時間拍照、錄影,或者導航用 GPS,少掉的那 20% 常常讓人捉襟見肘。對習慣一整天重度使用 iPhone 的人來說,這樣的設定幾乎等於強迫自己每天帶行動電源。
總結
Adrian 的 18 個月實測,以及 MacRumors 的對照實驗,都指出一個共同結論:至少在 1~2 年的使用週期內,啟用 iPhone 的 80% 充電限制,得不償失。
雖然這個功能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延長電池壽命,但實際效果並不明顯,卻大幅影響日常使用。特別是對重度用戶而言,少掉的 20% 電量常常讓人更焦慮,甚至必須每天帶行動電源。與其把自己限制在 80%,不如正常使用,等到電池真的掉到 80% 以下時,再考慮更換電池,或是直接換新機,或許才是更務實的做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