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多數人在傳輸檔案時會使用雲端儲存和本機無線傳輸,例如 Apple 的 AirDrop來處理。儘管如此,你肯定還是會有一些偶爾會用的主要隨身碟。然而,許多人和筆者一樣在抽屜裡放著一些多年來甚至沒用到的隨身碟,雖然很容易就會遺忘它們,但你仍應該檢查以確保一切仍然正常。

你多久用一次隨身碟?是時候好好檢查一下
就像 SSD 和 SD 卡一樣,隨身碟中的快閃記憶體晶片會隨著寫入次數而耗損,因此,任何經常寫入的隨身碟都有可能出現故障,或者因為太過耗損而無法使用。尤其是便宜的隨身碟,它的儲存單元可能無法承受太大的負載,因此會比你所想的耗損程度更嚴重。
除了隨身碟本身之外,如果隨身碟有一段時間沒有插入使用,你存放在上面的數據實際上可能會消失。這是因為代表資料二進位值的電荷可能隨著時間推移而流失,從而將儲存重置為空白狀態。隨身碟存放在高溫條件下過程會發生的更快,但在長時間的跨度內,快閃記憶體會因此受影響。因此,你的隨身碟中有一部分可能不再值得保留,即使是選擇保留下來的隨身碟,你也該對上面存放的資料實施點額外措施。
好消息是,檢查你的隨身碟不會耗費太長時間,除非你擁有一大堆隨身碟。你可以利用 H2testw (Windows)、F3 (macOS/Linux) 和 CrystalDiskMark 等工具了解每個隨身碟的真實狀況。它們會檢查假容量隨身碟(一種常見的騙局),檢測緩慢或不一致的寫入速度,並儘早發現壞區。
當然,如果你只是想檢查隨身碟是否正常運作以及你的數據是否可讀,則無需完成所有這些操作。你所要做的就是將數據複製到不同的硬碟(最好是雲端或 NAS),如果結果是損壞或無法讀取文件,你應該就知道出了問題。筆者不建議在這些隨身碟上留下任何重要或敏感的數據,因此,這也是在將隨身碟放回存放或處置它們之前安全清除格式化它們的好時機。
說到處置,你可能不需要所有擁有的隨身碟。你免費獲得的所有雜牌隨身碟都可以回收掉,任何超過 5 年的隨身碟也是很好的處理對象,當然,任何明顯無法正常運作或測試中出現錯誤的隨身碟都應該被丟棄,還有容量太小的可能也用不到了。如果隨身碟損壞得太嚴重而無法正確清除,請記得將它物理銷毀使其無法恢復,以免存放在上面的敏感數據外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