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A 與全球各地的航空公司、飛行員、機組人員和機場工作人員幫助我們的旅行體驗更加安全。由他們制定的規則都是以「安全」為出發點,而不是為了給旅行者感到不便或是硬要強加。很少有規則比飛行時要切換到飛航模式更廣為人知,但這也是最常受到質疑的點。
如果你在飛機上不切換到飛航模式會怎樣?
有時候,切換到飛航模式的規則被認為是一則笑話或是過時的舊規定。至今仍被提醒飛航模式是有原因的,在某些情況下,相當舊款的飛機仍在機隊中安全服役,所以這點到現在都很重要。焦慮的旅客可能會因為擔心幾十年來我們被灌輸的觀念;LTE 會干擾飛機上的儀器,選擇在登機前就打開飛航模式。
畢竟,普通客機上有無數的感應器和系統。但實際上,一部手機的影響基本上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計。讓我們看看不切換到飛航模式的手機會真正對飛機儀表板產生什麼影響,那些儀器可能受到影響,以及一些可能增加這種影響的潛在因素。飛機駕駛艙中裝滿靈敏的控制裝置和設備,使機組人員能夠控制飛行同時持續監控性能。它們可能是日常的飛行操控,但也非常複雜,因此任何可能對飛行員注意力產生負面影響的事物都需要認真對待。例如,看似不起眼的雷射筆隊飛機來說可能具有危險性,在某些情況下,不切換到飛航模式也會對飛行員產生微妙的影響。
2025 年 2 月時,據國外媒體 CBS News 的報導,美國明尼蘇達州飛行員協會主席 Randle Corfman 解釋了未切換到飛航模式的手機可能對飛機產生的影響。其中提到,如果手機離駕駛艙比較近,可能會產生微弱的干擾,飛行員和機組人員的耳機中發出輕微的嗡嗡聲。這聽起來雖然是小事,但也可能對飛航安全造成真正的威脅,畢竟飛行員和其他機組人員工作中都依賴這些耳機,一個簡單的誤聽指令或警告可能會危及飛航安全。
嗡嗡聲並不是唯一需要擔心的事情。旅客因為擔心對機上設備產生負面影響,所以習慣會切換到飛航模式。根據國外媒體 Newsweek 的報導,內華達大學的 Dan Bubb 教授點出了手機對於無線電高度計的影響。無線電高度計透過向地面傳出無線電波並測量電波返回飛機的時間來提供飛機高度的準確訊息。當飛機離地面越近時,這點就變得更重要,著陸是飛行中最關鍵的時刻之一,引此此類儀器需要在最佳狀態下運行。當手機靠近基地台範圍的時候會增加了它們的活動,並透過討厭的嗡嗡聲對飛行員和機組人員的重要工作產生潛在的負面影響,如果多部手機同時處於這種情況,影響可能會加劇。
2023 年,歐盟委員會開始推動允許在整個歐洲大陸的適用飛機上提供 5G 服務。英國飛行安全委員會的 Dai Whittingham 向國外媒體 BBC 提到,這在歐洲和英國有效,因為它們使用一組不同的 5G 頻率,而且功率設定低於美國允許的頻率設定。因此,不使用飛航模式的風險很小,而且在美國和其他地方大概也很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