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淨零浪潮與資源再利用議題推動之下,電子產品的循環經濟已成為國際科技與電信產業的共同關注焦點。台灣大哥大攜手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臺北科技大學以及多家供應鏈夥伴,歷經 18 個月研究與協作,成功完成我國首套「行動電話回收及循環服務」碳足跡產品類別指引(Product Category Rules, PCR),並於 2024 年 10 月 29 日正式公告。此舉不僅為台灣電信業在減碳策略上寫下關鍵里程碑,更首度將以往缺乏量化依據的手機循環服務納入碳盤查體系,確立了科學、透明、具公信力的評估標準。

透過這份 PCR,未來手機品牌商、電信業者及回收業者皆可依循統一規範,以一致方法評估回收與循環服務的環境效益,使減碳貢獻得以量化呈現,並具備跨企業、跨產業比較基準。此一制度性突破,也為台灣邁向循環經濟與淨零轉型奠定重要基礎。
四大循環模式納入碳足跡檢核 補足行動裝置永續管理制度缺口
本次制定的 PCR 明確聚焦四項主要行動電話循環服務:
-
舊機買回
-
維修服務
-
行動電話租賃
-
產品採服務計費模式
過往行動裝置生命周期多僅針對新製產品進行碳足跡量測,服務階段鮮少被納入完整評估,導致循環效益難以量化。本 PCR 的推動,完整涵蓋:
-
產品與服務定義
-
系統邊界設定
-
生命周期分析(LCA)
-
數據蒐集流程與方法
其制定遵循國際標準 ISO 14067、ISO 14040/14044 以及環境部相關規範,並經利害關係人諮詢與專家審查,以確保科學有效性與產業可行性。臺北科技大學指出,這份指引正式補齊我國電信業在「服務循環」階段缺乏碳足跡量化制度的缺口,是推動回收再利用與循環產業建構的重要里程碑。
回收一支手機,即可避免 16 倍碳排放:循環經濟戰略成效顯著
根據台灣大哥大台北西門町示範門市通過 ISO 14067 查證所得的碳盤查成果顯示:
每回收或購買一支循環手機,相較新製手機可減少約 16 倍碳排放當量。
台灣大自 2008 年起推動「廢手機回收計畫」,2015 年擴大為「舊機回收服務」,累計回收超過 47 萬支廢棄與老舊手機,近三年成長更達三倍之多。此成果顯見循環政策推動已獲用戶實際響應。
面對全球電子廢棄物快速攀升《2024 全球電子廢棄物監測報告》指出:
-
2022 年電子廢棄物高達 6,200 萬噸
-
僅 22.3% 被有效回收
電子產品快速汰換帶來環境負荷急遽增加,台灣大深知「延長設備生命」是最即效的減碳途徑,因此在通路與供應鏈全面整合資源,積極實施:
-
舊機回收
-
裝置維修延壽
-
二手機再利用
-
循環租賃模式
並推動門市數位化,導入電子螢幕、電子價牌與雲端公播系統,減少紙張印製,以消費端接觸點為起點,形塑可追蹤的循環經濟營運模式。
次世代循環行動方案:二手機認證制與維修優惠同時上路
為拉近消費者參與循環的門檻,台灣大推出多項創新作法,其中最具代表性者即為:
「認證盒裝二手機」
採用嚴格檢驗標準,確保:
-
全機原廠零件
-
電池效能近 9 成
-
外觀 9 成新以上
-
享最長 12 個月保固與售後維修
以 iPhone 15(128GB)為例,若搭配 5G 資費方案,有機會以 0 元專案價入手,有效提升二手機市場接受度,也避免過早的設備汰換造成不必要的碳排。
「舊機換新機」擴大合作
與 13 個手機品牌聯手,將回饋機制全面強化:
-
本月共 47 款機型適用
-
購新機最高再折 3,000 元
-
加入台灣大超過 5 年舊客戶最高 6,000 元折抵
此策略讓升級新機與減碳行動不再二擇一。此外,今年亦提供 Android/iPhone 原廠電池換修優惠,鼓勵「修」優先於「換」,延長手機生命周期。
技術長揭朝華:打造共同衡量基準,推動電信循環服務走向國際接軌
台灣大哥大技術長揭朝華表示,氣候變遷帶來挑戰亦是企業責任與轉型契機。他強調:
「本指引首次將『電信循環服務』正式納入碳盤查體系,盼成為業界共同採用的評估標準,攜手產業鏈邁向淨零。」
他並感謝環境部、臺北科技大學、TÜV NORD 與多家合作夥伴的協力,使規範兼具:
-
公信力
-
科學性
-
產業可操作性
主管機關肯定:引領業界減碳轉型典範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表示:
-
此 PCR 與新制要求完全銜接
-
製造與輸入業者皆須執行回收、租賃與舊機買回等循環服務
-
台灣大率先提出並落地執行,展現企業永續擔當
環循署認為,該指引將成為:
-
衡量行動電話循環績效的共同準則
-
電信業淨零排碳的重要推進工具
-
台灣循環經濟深化的關鍵結構性基礎
成功確立台灣大在電信循環經濟中的業界領導地位。
第三方驗證機構與學界共同背書 確保可信與透明
TÜV NORD 台灣德國北德表示,能以第三方角色共同制定 PCR,為行動裝置回收再利用建立可靠的碳足跡量化機制,是電信減碳轉型的重要進程。
台灣大哥大更以台北西門町門市率先通過 ISO 14067:2018 查證,展現永續治理的實踐力。
臺北科技大學永續創新評估中心則強調:
-
此規範兼具技術創新與制度突破
-
為循環經濟建立了可行衡量架構
-
台灣大透過示範門市帶動業界跟進,有助於永續行動深化與擴散
從通路到供應鏈的全鏈減碳策略:台灣電信業循環經濟的未來願景
在淨零轉型逐步加速之際,電信業除了推動節能網路、綠電採用與數位轉型,也必須正視終端設備對環境的影響。台灣大透過:
-
服務創新(租賃、回收、維修)
-
商業模式轉型(服務計費)
-
產品延壽(再利用、二手機)
-
消費端參與(優惠鼓勵)
-
通路數位化(減紙政策)
不僅減少電子廢棄物,更讓使用者直接參與並體驗循環經濟價值,實現減碳與業務成長並行的永續營運模式。
揭朝華強調:
「台灣大將持續以科學驗證為基礎,與產官學及供應鏈夥伴協作,使循環經濟成為電信服務新常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