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名國外 M5 MacBook Pro 使用者在 Reddit 上分享自己的維修經歷,引發大量討論。他購買的是 14 吋、規格頂天的 M5 MacBook Pro,才用了三週就開始出現開闔上蓋時輕微異音,機身掌托和機殼稍微受力也會出現輕微咯吱聲。
本以為有 AppleCare+ 就能順利更換新品,結果跑了兩間 Apple Store 卻都被告知「沒聽到聲音」、「這是正常現象」,甚至被員工以奇怪理由拒絕,讓他十分錯愕。這起事件也讓不少果粉開始關注,新世代 MacBook Pro 是否存在品質控管爭議,
▲圖片來源:Apple
M5 MacBook Pro 發生機身咯吱聲,果粉求換機遭拒
M5 MacBook Pro 才剛推出沒多久,許多果粉都還在等待訂購的新機入手,然而近期在 Reddit 上,一位網友卻分享了一段讓人傻眼的維修經歷。他的 14 吋 M5 MacBook Pro 是頂規版本。但沒想到才使用三週,機器就開始出現疑似結構性異音,讓他不得不趕快找 Apple 處理。
▲圖片來源:Apple
這位網友表示,每次開蓋和關上筆電時,都能聽到機身內部傳來輕微的咯吱聲,接著只要手腕靠在掌托、甚至稍微施力壓一下機身,異音也會再次出現。以他的描述來看,這不太像一般金屬零件互相摩擦的正常聲音,而是結構間隙不均造成的變形音。
對於一台要價台幣六萬元以上的筆電來說,買到會異音的新品真的非常挫折。尤其如果是用來做影像處理、程式開發、建模繪圖等專業工作,設備可靠度本來就很重要,因此他第一時間就前往 Apple Store 希望能更換新品。
▲圖片來源:Reddit
結果狀況比他預期的更糟。他跑了兩間 Apple 直營店,兩次都遭到同樣的回應。店員表示現場「聽不太到聲音」,可能因為店內噪音較大,無法確認異音是否存在。雖然這位 Reddit 網友也承認,實際錄下來的聲音非常微弱,需要戴耳機調高音量才比較明顯,但是從使用者角度來看,既然是新品,就不應該有讓人困擾的瑕疵。
他原以為有購買 AppleCare+ 服務專案,至少可以獲得更積極的處理方式,結果 Apple 員工卻反而讓他更傻眼。根據他的描述,有位員工甚至回應他:「這是金屬碰金屬,是正常現象。」還補充一句讓他完全無法接受的理由:「我們不想建立一個先例,如果幫你換了,結果新機也有聲音,這樣會變成無止盡的交換。」
從影片上來看,異音確實非常微弱,需要特別提高耳機音量才能清楚聽到。然而「小聲」不代表「正常」,一台高價專業筆電的機身結構本來就不該出現奇怪噪音。更何況 M 系列 MacBook Pro 的機身設計一向以耐用與精密著稱,因此 Reddit 上不少網友也覺得,他至少應該有獲得更換的資格。
M5 MacBook Pro started creaking 3 weeks in – Apple Store won’t fix it and is gaslighting me
byu/noss616 inmacbookpro
對於一個花了兩千美元(約台幣六萬元以上)買頂規配置的客戶來說,被告知「我們不想讓交換變成習慣」確實讓人難以信服。特別是在過去,Apple 的客戶服務一直以「寧可多換也不要讓使用者失望」聞名,如今卻出現完全相反的態度,自然引起討論。
雖然這次的異音並非會影響使用的大問題,也不會像螢幕故障或鍵盤失靈一樣嚴重,但產品瑕疵就是瑕疵。對於願意投入高額預算的專業用戶來說,設備從開箱那天起,本來就該保持最佳狀態。如果連這樣的基本要求都無法滿足,Apple 的產品體驗自然會受到質疑。
前段時間也曾有類似的案例,一名使用 2019 Intel 版 MacBook Pro 的用戶當年同樣遇到維修爭議,當時 Apple 一開始拒絕更換電池,但後續在他持續申訴、層層反映後,Apple 最後直接送他一台全新的 M5 MacBook Pro 作為替代。這個故事某種程度上也成為這次 Reddit 網友的鼓勵來源。
Apple replaces my 2019 15′ with an M5
byu/GeneralZilla inmacbookpro
目前 Reddit 上的網友也鼓勵這名使用者繼續申訴,包含聯繫 Apple 官方技術支援、與更高層級的客服溝通、甚至請求遠端錄音檢測等方式,確保他的問題被完整記錄。Wccftech 推測,如果他持續維持同樣的態度,最終獲得更換新機的機率仍然相當高。
畢竟異音問題雖然輕微,但從購買三週就開始出現,確實難以被視為正常現象。當然也有部分人認為他的狀況算是「介於能聽到與聽不到之間的灰色地帶」,是否有必要交換見仁見智。但對於願意花大錢入手頂規 MacBook Pro 的人來說,要求一台沒有奇怪聲響的產品並不過分,而且這也是 Apple 一直以來最強的品牌形象來源。
如果問題是從新品就存在,那麼不論大小,都應該有被更換的權利。接下來就看這位 Reddit 網友是否會繼續採取更進一步的行動,讓事件有個更合理的處理方式。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