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這幾年強調極致輕薄設計,最新推出的 iPhone Air 更是史上最薄 iPhone,不過市場反應似乎不太熱烈。但就在這股冷清聲中,有位改裝達人靠著一場「透明魔改」,讓這款原本默默無聞的手機一夜之間變成話題焦點。影片中,iPhone Air 的背蓋被改造成完全透明,整個內部結構、排線、磁吸模組通通一覽無遺,美得像藝術品。究竟他是怎麼做到的?繼續看下去吧!
太狂了!網友親手打造透明版 iPhone Air 完整曝光蘋果精密結構
根據外媒報導,iPhone Air 在上市初期的銷售表現並不理想,蘋果甚至傳出下修生產量。不過在網路上,創作者們卻給了這款機型相當高的評價。
知名 YouTuber Zack Nelson(JerryRigEverything)先前實測時就稱讚它「雖然超薄,卻比想像中更堅固」,並指出這是蘋果在結構工程設計上的一次重要突破。
而這次引爆話題的透明改裝,則來自另一位 YouTuber Suhaib El-Komy(Phone Repair Guru)。他成功將 iPhone Air 改造成一支「能看透內部世界」的手機,完整展示蘋果在極限空間中塞入高階零件的驚人技術。這支影片上線後短短幾天內就累積數十萬觀看,許多網友直呼:「這才是真正的設計語言!」
Suhaib 在影片開頭就說:「iPhone Air 的內部設計美得不該被藏起來。」但要做到透明背蓋,難度可不低。不同於過去的 iPhone,iPhone Air 的背面玻璃並非平面,而是帶有微彎的「相機平台」設計,讓去除塗層的過程變得非常危險。
首先,他必須先完整拆解整支手機,包括無線充電線圈、MagSafe 磁鐵組件、閃光燈、後麥克風與相機保護層,每一步都得靠加熱、酒精與極高的耐心慢慢分離。只要一個角度不對、溫度過高,玻璃就可能碎裂或結構變形,整支手機報銷。
在拆解過程中,Suhaib 也發現不少讓人驚嘆的細節。首先,iPhone Air 內部的 MagSafe 磁吸環厚度明顯增加,顯示蘋果為了在極薄機身中保持吸附強度,重新設計了磁力分佈。
其次,相機模組下方的金屬支架與散熱層呈現多層堆疊,顯示出蘋果為了在不到 7 mm 的空間中兼顧穩定與熱傳導,下了極大功夫。從主機板到天線、再到電池的形狀配置,整體仍維持蘋果一貫的「對稱美學」。他也不禁感嘆地說:「這台手機的內部結構,乾淨到像一件藝術雕塑。」
在清除背蓋漆層的過程中,Suhaib 結合多種方法:加熱、異丙醇溶解、甚至動用化學金屬反應。其中一次他誤以為內部金屬板是鋁,試著使用「鎵」進行溶解,結果發現那是一種更堅硬的合金,完全無法腐蝕。這段插曲不僅展現他對改裝的執著,也讓人意外窺見蘋果在材料選用上的精密思考。
最終,經過多次失敗與調整,他成功讓玻璃背蓋恢復透明,同時將所有零件重新安裝回原位。
令人驚訝的是,改完後的 iPhone Air 仍能正常運作,無線充電與相機功能都完全保留。
當他完成最後一步重新組裝,整支手機呈現出令人屏息的視覺效果。透過透明背蓋,可以清楚看到整齊的排線、灰銀色電池模組、圓形磁吸線圈,甚至連相機模組的曲線反光都閃著柔和光澤。那畫面讓人彷彿在看精品機械錶的內部結構,工整又極具美感。
許多網友看到影片後紛紛留言:「這才是蘋果的靈魂設計」、「透明版比原廠還美」、「拜託蘋果官方出這款!」就連部分科技媒體也報導指出,這樣的透明背蓋改裝不僅展示了創作者的巧思,也讓人重新關注到 iPhone Air 原本被忽略的結構價值。
儘管 iPhone Air 的銷量不如以往旗艦機亮眼,但這波透明改裝熱潮反而替它注入全新生命力。
越來越多創作者開始挑戰「自製透明版」,甚至有改機店家在國外提供客製化服務,讓使用者能打造自己專屬的透明 iPhone。
不過還是得提醒各位,這樣的改裝會喪失防水與保固,但對愛好科技與設計的族群而言,這樣的透明 iPhone 不僅是一支手機,更像是一件「能運作的藝術品」。
結語
透明版 iPhone Air 之所以引發熱議,不僅因為它好看,更因為它讓人重新看見「設計的靈魂」。
當我們習慣手機一成不變的金屬與玻璃外觀時,這樣的改裝提醒了大家:每一台 iPhone 的內部,其實都藏著蘋果極致的工程美學與精密思維。
Suhaib 在影片最後說了一句話非常有代表性:「當你能看到一支 iPhone 的內在時,你才真正理解什麼是設計。」這句話,也許正是對 iPhone Air 最好的註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