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皆知蘋果(Apple Inc.)近年來因為自家的 AI 發展不順加上人才持續被挖角,導致 Apple Intelligence 與 Siri 研發遲滯不前,甚至還被消費者與股東起訴。不過 Apple 最近似乎已經想通了,自己搞不定就用別人作好的,根據外電報導,蘋果計劃將以每年 10 億美元的金額,採用 Google 旗下的人工智慧模型:一個擁有高達 1.2 兆參數(trillion parameters) 的特調 Gemini 大模型,將用於推動 Siri 接下來的升級與轉型。
合作定案在即:蘋果尋求 Google 助力重建 Siri 核心技術
經過長時間的測試與評估,蘋果與 Google 的協議正進入最終談判階段。據悉,雙方已就授權使用 Google 技術的條款達成共識,相關合作預計將於明年正式揭曉。知情人士指出,由於談判屬於保密階段,相關內部人士皆不願具名。
這項合作的目標十分明確:協助蘋果重建 Siri 的底層人工智慧引擎,以期在明年推出全新版本的語音助理。Google 所提供的模型擁有 1.2 兆參數的龐大規模,遠遠超越蘋果目前使用的自研模型(僅約 1,500 億參數),預期將為 Siri 帶來全新的語言理解與任務推理能力。
從 ChatGPT 到 Gemini:蘋果最終的選擇
事實上,蘋果並非一開始就鎖定 Google。早前,蘋果內部曾針對多家第三方 AI 模型進行全面測試,包括 OpenAI 的 ChatGPT、Anthropic 的 Claude 以及 Google 的 Gemini。然而,在實際評估中,蘋果認為 Gemini 在語境理解、資料摘要與任務規劃能力方面更為穩定與成熟,因此最終選擇與 Google 合作。
據彭博社(Bloomberg)報導,蘋果將以 Gemini 為「過渡性解決方案」,在自研 AI 模型尚未成熟前,先行透過這項技術滿足用戶體驗的需求。蘋果內部將此專案命名為 「Glenwood」,由 Vision Pro 頭戴裝置開發團隊的負責人 Mike Rockwell 與軟體工程主管 Craig Federighi 共同領導。而重生後的 Siri,代號為 「Linwood」,預計將隨 iOS 26.4 系統在明年春季問世。
在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蘋果執行長 Tim Cook 曾暗示,未來 Siri 可能支援多款聊天機器人,而不僅限於目前的 ChatGPT 整合。此舉意味著蘋果將採取「多元合作、逐步內化」的策略,一邊吸收外部 AI 能量,一邊加速自家模型的進化。
技術細節:Gemini 將主導 Siri 的摘要與任務規劃功能
根據內部規劃,Google 的 Gemini 模型將主要負責 Siri 的兩大核心功能:
-
摘要功能(Summarizer):用於理解並整合多層資訊;
-
任務規劃(Planner):用以判斷與執行複雜的使用者指令。
至於語音互動、個人化推薦等部分,仍將依靠蘋果自家的 AI 模型。為確保使用者資料安全,Gemini 模型將在 Apple 自有的 Private Cloud Compute(私有雲端運算伺服器) 上執行,而非透過 Google 的雲端基礎設施。蘋果已為此專案投入大量 AI 伺服器硬體資源,以支持新模型的運作。這樣的部署方式延續了蘋果一貫的「隱私優先」策略,確保即使合作對象為 Google,也不會對使用者個資造成風險(沒上傳到 Google)。知情人士透露,雖然雙方合作規模龐大,但蘋果預計不會在對外宣傳中強調 Google 的角色,而是將其視為幕後技術供應商,與過去 Google 擔任 Safari 預設搜尋引擎的情況截然不同。
股市反應:兩大巨頭短暫飆升
消息曝光後,投資市場立即做出反應。週三交易時段中,蘋果與 Alphabet 股價皆短線拉升:蘋果上漲近 1%,收於 271.70 美元,而 Alphabet 漲幅一度高達 3.2%,達到 286.42 美元。市場普遍解讀這項消息為雙方共贏的局面:對 Google 而言,這是又一次將 Gemini 擴展至消費級應用的關鍵突破;對蘋果而言,這則象徵其在 AI 軌道上重新提速。消費者也不用擔心蘋果這十億模型使用費看似很高,但跟 Google 每年向 Apple 支付的兩百億美金 Safari 預設搜索引擎的費用相比根本也不值一提,算是 Google 變相少付點錢給 Apple 還搶得 AI 的市佔率。
然而,這項合作同時也突顯了蘋果內部在 AI 發展上的困境。過去一年,蘋果多名核心 AI 工程師相繼離職,其中包括負責模型開發的部門主管,甚至有人轉投至 Meta 等競爭對手。面對這樣的挑戰,蘋果管理層一方面選擇短期合作補強技術缺口,另一方面則加緊自研進度。
據悉,蘋果正秘密開發一款 擁有約 1 兆參數的雲端 AI 模型,計畫最快於明年推出,屆時將用於取代 Gemini 成為 Siri 的核心引擎。高層相信這款自研模型最終能達到與 Google 定制版本相近的品質水準。然而,考慮到 Google 持續強化 Gemini 的演進速度,蘋果要趕上仍非易事。
除了技術層面的合作,蘋果也在規劃如何將「Apple Intelligence」與新版 Siri 推向全球市場。中國市場尤其成為一大變數。由於中國政府長期禁止 Google 的相關服務,蘋果在當地將無法使用 Gemini 作為 AI 的核心引擎。
根據彭博報導,蘋果正在為中國版本打造一套混合模型系統,以自家 AI 為主,並搭配 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開發的內容過濾層,以符合政府的審查規範。此外,蘋果也正與 百度(Baidu) 洽談潛在合作,以強化在地化 AI 能力。這意味著蘋果將在中國市場採取完全不同的 AI 策略,以確保合規與功能完整。
行業趨勢:Gemini 生態擴張與競爭格局重塑
蘋果並非唯一採用 Gemini 的企業。Snap Inc. 及多家大型科技公司也已採用 Google Vertex AI 平台 作為基礎架構,構建各自的 AI 產品。Google 因此逐步建立起橫跨雲端、硬體與軟體的 AI 生態鏈,從 Pixel 手機到第三方服務,皆可見 Gemini 的身影。
對蘋果而言,這次合作不僅是技術上的補課,更是戰略上的轉折。長期以來,蘋果始終堅持自研與封閉系統的策略,尤其在人工智慧與隱私領域。然而,隨著 OpenAI、Anthropic、Google 等公司在生成式 AI 領域快速突進,蘋果終於不得不承認自身落後的現實,並選擇以合作的方式加速追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