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一扇車門也能成為再次成為討論焦點嗎?今年初藝人王大陸與特斯拉車門「奮戰」的事件鬧上新聞,意外引爆大眾對「隱藏式車門把手」設計的熱烈討論。不只不會開門的尷尬,更牽扯到緊急逃生、救援失敗的潛在風險。現在,中國官方也終於出手,要為這類設計立下強制安全規範,讓未來不只是車要好看,更要在關鍵時刻救得了人。這場關於設計與安全的拉鋸,你站哪一邊?
▲圖片來源:TESLA
隱藏式車門把手太難開?中國官方近期祭出新規定
在 2024 年春天,藝人王大陸在一次搭乘 Uber 的過程中,因為搞不清楚特斯拉車門該怎麼開,竟和司機爆發激烈口角,最終更演變成涉嫌教唆傷害的風波。當時除了新聞大肆報導,也有很多迷因在網路流傳。雖然當事人的情緒管控問題也該被檢討,但這起事件也無意間揭開了一項被忽略的潛在危機:隱藏式車門把手的設計,究竟是潮流科技?還是潛藏風險的安全漏洞?不只明星藝人,網路上也時常看到不少民眾抱怨「特斯拉的門到底要怎麼開?」、「下雨天根本按不到」、「車禍撞到後根本打不開」,這些聲音逐漸累積,終於讓中國官方出手了。
特斯拉官方其實有針對外車門把手之使用方式進行說明,官方的介紹使用拇指按下車門把手的較寬部分。把手會向開門者的方向伸出,接著可拉動把手或車門邊緣開啟車門。
▲圖片來源:TESLA
根據《IT之家》報導,中國工信部近期正式對《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的國家強制性標準,提出修訂草案並公開徵求意見。這是首次針對「隱藏式車門把手」這類新興設計進行具體的安全規範,有望讓未來的車門不只是好看,更要好用、好逃生。
這份草案全名為《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屬於中國的「強制性國家標準」,一旦通過,將成為未來新車設計的強制依據。根據 IT之家整理,內容重點包括以下幾點:
- 強化碰撞與起火場景下的逃生機制:
車門外把手必須具備「斷電仍可開啟」的機構設計。
明確規定要有機械備援系統,不完全依賴電子控制。
防止因車輛翻覆、墜落造成門把手誤作用,降低乘客掉落風險。 - 標示要夠清楚、好辨識:
應急門把手、隱藏式門把手須具備顯眼標誌。
標誌要「明顯、統一、可見」,不再只是光滑的一塊面板。
緊急情況下,即便第一次搭車也能快速辨識出口在哪。 - 結構強度不能妥協:
新標準對門把手的耐用性、耐高低溫、抗震動、抗腐蝕等項目有具體試驗方法。
包括手把在被撞擊、拉扯後仍能正常開門的能力。 - 電動門把手需通過防夾測試:
要加入感應器或物理限制,避免自動關閉時夾住手指等異物。
此外,這份文件主要適用於 M1 類(一般小客車)、N1 類(輕型商用車)與多用途貨車,其它車型雖非強制,但也建議參照執行。
台灣目前呢?會跟進嗎?
目前台灣尚未針對「隱藏式車門把手」設立相關技術規範,不過隨著特斯拉等品牌車型的隱藏式車門設計逐漸普及,加上類似王大陸事件所揭露的操作盲點,不確定未來台灣的標檢局或交通部門也有可能研擬相關安全條文,甚至參照制定的相關標準。畢竟一項看似小巧的設計,背後關係的不只是使用便利,更牽動到緊急時刻的生命安全。
▲圖片來源:Land Rover
結語
汽車設計永遠是美感與功能間的拉鋸。隱藏式門把手的確帥氣,讓整台車更具未來感,但就如同王大陸的案例告訴我們:當你只想打開一扇門,卻發現需要讀說明書、問車主、甚至暴怒敲窗,那這扇門的設計就該被重新檢視。
這一次,中國官方以制度方式出手,針對車門安全設計「立規矩」,不只是要讓車更安全,也是在提醒整個產業:未來不只是設計好看而已,還得好開、好逃生,才是真正的智慧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