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今年秋天即將發表的 iPhone 17 系列,日前傳出全系列機型可能漲價,而且背後原因並不是大家以為的「關稅問題」,而是 Apple 想用全新設計和功能升級來讓消費者心甘情願掏錢。從超薄新機 iPhone 17 Air、到高階機種依舊依賴中國製造,這場「漲價不提關稅」的精算操作背後究竟藏了什麼?這篇帶你一次看懂 Apple 內部面對利潤壓力的真實選擇。
▲圖片來源:AppleTrack
不是因為關稅?Apple 傳出將調漲 iPhone 17 價格的背後原因
Apple 今年秋天即將發表的 iPhone 17 系列,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可能會迎來一波價格調漲。這聽起來像是每年都會上演的老劇本,但這次的背景卻特別敏感,與中國有關的美國關稅、產線轉移到印度,以及不想「讓消費者知道漲價原因」的微妙操作。
外媒報導指出, Apple 內部目前正在考慮如何調漲新一代 iPhone 價格,同時又不讓外界把矛頭指向美中貿易戰遺留的關稅問題。雖然近期美國和中國在關稅議題上出現緩和跡象,但川普政府時期針對中國輸美商品的 20% 智慧型手機關稅依然有效,這對 Apple 這類仰賴中國生產的科技巨頭來說,仍是個燙手山芋。
▲圖片來源:Apple Hub
據外媒報導引述供應鏈消息人士的說法, Apple 其實很難再從供應商那邊壓榨出更多成本優勢,這意味著如果不漲價,毛利率就得縮水。與此同時,公司高層卻又非常不想讓漲價這件事看起來是因為關稅所致,畢竟這樣一來可能會引起政治風波,甚至惹毛白宮。
像是之前亞馬遜傳出可能向消費者揭露產品價格中「被關稅影響的部分」,就立刻被白宮批評為「不友善行為」,最後亞馬遜也趕緊澄清這根本不是他們要做的事。 Apple 顯然不想重蹈覆轍,因此這次的策略看起來是「用升級來轉移注意力」。
▲圖片來源:AppleTrack
雖然目前還沒有確定的細節,但報導指出, Apple 內部傾向透過新功能與全新設計來「合理化」iPhone 17 的漲價。這其中包含早前已經流出的「iPhone 17 Air」,一款取代 iPhone 16 Plus 的超薄新機型,主打輕巧與設計感。
▲圖片來源:Apple Hub
iPhone 17 全系列預期將維持四款機型,分別為基本款、Pro、Pro Max,以及新的 Air 款式。價格方面,預估將延續現行 iPhone 16 的結構,基本款從 799 美元起跳,Pro Max 則為 1199 美元起,但在新功能與關稅壓力的雙重因素下,這些數字可能會再上修。
▲圖片來源:Sonny Dickson
雖然 Apple 這幾年積極布局中國以外的生產基地,尤其大力投資印度,但高階機種的產能目前還是得仰賴中國。執行長 Tim Cook 在近期財報會議中透露,今年第二季(4~6 月)要出貨到美國的 iPhone,超過半數將是「印度製造」。
這代表基礎款 iPhone 17 與 Air 款機型很可能主要來自印度,但像 iPhone 17 Pro 和 Pro Max 這種複雜度高的旗艦級產品,仍需要依靠中國工廠的完整產線與技術能力。不過 Apple 此舉也代表未來價格策略將更具彈性。畢竟,如果美國政府再對中國進口商品加重關稅,至少還有部分產品可以靠印度產線來分擔風險。
總體來說,iPhone 17 可能迎來的一波漲價,並不單純是成本結構調整這麼簡單,更是一場品牌形象與全球供應鏈策略的精算結果。Apple 必須在維持利潤、政治正確、消費者體感之間取得平衡。如果 Apple 真能在設計、功能與效能上帶來驚喜,那這波價格調整或許會像過去幾次一樣被市場接受。但若是變動幅度不大、價格卻跳升,恐怕會讓果粉開始思考「要不要再撐一年」或「乾脆買舊機」。
各位會為 iPhone 17 的「可能升級」買單嗎?還是會繼續觀望,等 2026 年的 iPhone 18 大改款再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