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Anker 先前大規模召回超過百萬顆行動電源,背後原因竟然不是單一明確的電池缺陷,而是複雜的供應鏈與設計變異。CT 掃描技術業者 Lumafield 針對多顆被召回與未被召回的 PowerCore 10000 行動電源進行精密分析,揭露表面相同、內部大不同的設計秘密。
從電池連接方式、零件供應商到內部結構微小變化,這場召回風暴其實反映了現代電子產品製造過程中的混亂與風險。現在就帶你深入電池世界的幕後現場,看見每個小細節如何可能成為引爆風險的導火線。
Anker 行動電源召回原因曝光:專家 CT 掃描揭露 3 項潛在致命風險
你手上的行動電源真的安全嗎?別以為外觀看起來一模一樣,裡面的世界可能天差地遠。最近 CT 掃描技術新創公司 Lumafield 公開了一份關於 Anker 行動電源召回事件的研究報告,由 Jon Bruner 領銜進行。他們針對三顆被召回與兩顆未被召回的 PowerCore 10000(型號 A1263)行動電源進行了內部結構掃描,結果發現了一連串令人訝異的差異,這些都沒寫在包裝盒上,也不會出現在產品介紹中。
▲圖片來源:Anker
為什麼行動電源這麼容易出問題?
鋰電池的結構其實很複雜,裡面是一層層像瑞士捲一樣纏繞的材料組成,正極(cathode)、負極(anode)和隔離層被卷在一起密封於一個圓筒或方形包裝中。
▲圖片來源:Lumafield
只要這些材料在製造時被異物污染,或是捲的不夠平整,就可能造成內部短路。這種短路不但會造成電池快速放電,還可能導致過熱甚至起火。所以即使是一點小失誤,都可能成為安全隱患。
▲圖片來源:Lumafield
被召回與未召回產品,內部竟然不一樣?
Lumafield 掃描後發現,同樣是 A1263 型號的 PowerCore 10000 行動電源,在內部設計卻大有不同:
- 被召回的電源使用「金屬扁平接點」連接電池與電路板,而未召回的版本則使用有絕緣層的傳統電線焊接方式。
- 電路板(PCB)的設計也有所不同,顯示這些產品在不同時期或工廠有不同版本的組裝方式。
The PowerCore 10000 is a very popular product that was made by the million between 2016 and 2019, and sold through 2022. All of the power banks we scanned had the same model number, A1263, but they were not the same product inside! pic.twitter.com/WC1HsTy84Z
— Jon Bruner (@JonBruner) July 21, 2025
這樣的變化雖然在消費者端完全看不出來,但卻可能影響電池安全性。
▲圖片來源:Lumafield
例如金屬扁平接點之間的距離就存在明顯變異,增加了正負極短路的風險。
▲圖片來源:Lumafield
供應鏈混亂才是問題核心?
除了設計差異之外,這次分析還揭露了 Anker 採用了至少兩家不同的電池供應商。有些電池芯有加強的中央結構(從 CT 圖像中看起來像明亮的垂直線),有些則沒有。
▲圖片來源:Lumafield
有的電池上方有四個通氣孔,有的只有三個,顯示這些來自不同廠商的設計標準不一。這些差異在一般使用下可能不會有問題,但當產品大量出貨、長時間使用後,小瑕疵就可能累積成嚴重問題。
▲圖片來源:Lumafield
同一型號不同「靈魂」:庫存管理困難重重
電子產品在生命周期中小幅修正設計是很常見的事,有時候連型號(SKU)都不會改變。但這也導致分銷商和零售商很難判斷哪些版本應該退場、哪些仍可銷售。這種「表面相同但內在不同」的狀況,如果沒有做好品質控管,對品牌傷害很大。
▲圖片來源:Lumafield
Anker 一年買上億顆電池,品質怎麼抓?
Anker 每年大概會採購上億顆鋰電池,不可能只依賴單一供應商。他們會跟大廠簽長期合約,也會在「現貨市場」上買一些價格好、庫存多的電池來補貨。這種靈活的採購策略雖然能壓低成本、維持出貨量,但要同時管控來自不同來源的品質,其實超級麻煩。
再加上電池廠本身也有「轉手商」(rewrappers)存在,這些業者會收購大廠產出的次級品,重新包裝後再銷售給其他廠商,這讓追蹤電池的真實來源變得更加困難。
結語:這次召回沒有「罪魁禍首」,但問題很大
有趣的是,Lumafield 的分析並沒有找到「明顯不安全」的缺陷。也就是說,並不是哪一顆電池看起來快爆炸了才召回,而是整體品質控管出了問題。這起事件反映出現代科技產品背後複雜又不透明的供應鏈風險。也許這正是科技時代的縮影:產品看起來越簡單、越好用,其實背後牽涉的東西越多、越難掌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