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Windows 1.0 到現在的 Windows 11,該作業系統版本已經歷了 15 個主要版本更迭。從這款圖形作業系統的第一個版本至今日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但 Windows 11 中的許多功能從一開始就存在或幾乎保持不變。因此,這次我們來看看 Windows DNA 中有哪些從第一代傳承下來保持不變。
從 Windows 1.0 到 Windows 11 之間,6 個沒有變化之處
Windows 一直有視窗
這一項應該是肉眼可見最明顯的特色,從 Windows 誕生之日就擁有了視窗。在 Windows 1.0 中,不同的應用程式位於各自的視窗中,而且可以同時執行,在當時,視窗無法重疊,而是平鋪排列。在 Windows 2.0 中,隨螢幕空間的擴大和圖形技術的進步,視窗終於可以重疊了。
奇怪的是,雖然平鋪從一開始就存在,但只有隨著高解析度顯示器和生活品質功能(如視窗捕捉和快速平鋪模組)的出現才真正變得實用。
滑鼠是主要輸入設備
Windows 1.0 是最早在設計時就將滑鼠功能考慮進去的作業系統之一。雖然許多 MS-DOS 應用程式都支援滑鼠,但 Windows 仍需要滑鼠才能正常運作。當然,如果實在不行,你可以在沒有滑鼠的情況下,以鍵盤快捷鍵使用 Windows 1.0 及後續所有版本的作業系統。
話雖如此,Windows 只用鍵盤操作實在太麻煩了,一些好用的鍵盤快捷鍵可用來增強滑鼠操控。
功能列和下拉式選單
早期的圖形作業系統(如 Windows 1.0)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們標準化了不同軟體開發人員所開發的不同應用程式操作方式。在 DOS 下,每個應用程式開發者對滑鼠選單的運作方式都有自己的看法。在 Windows 上,兩個來自不同開發者的文字處理器在整個作業系統中運行方式相同的功能列和下拉式選單。
雖然已經對功能列、側邊欄、三點選單等進行大量實驗,但現在 Windows 中應用程式的頂層選單結構仍與最初基本相同。
最小化、最大化和關閉控制項
在 Windows 1.0 中,你可以使用現代 Windows 用戶不太熟悉的控制向來最小化、最大化和關閉視窗,但從 Windows 2.0 及更高版本開始,這些控制項開始變得更像我們今天所熟悉和常用的三個按鈕。
雖然微軟稍微豐富了這些控制項的功能和選項,但基本的視窗管理控制項仍保持不變,可以說任何現代 Windows 用戶都能在幾分鐘內回過頭去掌握 Windows 1.0 的操作。畢竟,這些新圖形作業系統的一大賣點就是你不必成為記住一堆指令的電腦高手才能用電腦。透過每個視窗上易於使用的按鈕,你現在可以有效地在視窗之間切換,但你還是可以用鍵盤在虛擬桌面之間切換,並且利用 Alt+Tab 在開啟的視窗間循環切換。
多工處理
在 MS-DOS 下,你必須關閉一個程式才能執行另一個程式。Windows 1.0 最大的創新和生產力提升之一,就是能夠同時運行多個應用程式。當然,由於當時的電腦只有一個 CPU 核心,「多工」其實只是一個假象。然而,CPU 在任務之間切換非常快,以至於從你的角度來看,你的所有程式都是同時運行的。
最重要的是,這表示你可以快速切換程式、移動數據,並讓所有程式保持開啟並隨時可用。前提是你有足夠的記憶體,或者不介意等待資料從輔助儲存中交換過來。如今,Windows 11 已經是多工處理的一把好手,在後台運行著數百、數千個進程。當然,由於大量的多核心、超線程等技術,多工處理現在已經是小兒科了。
記事本、小畫家和計算機
在 MS-DOS 中,除了操作電腦和運行軟體所需的基本應用程式外,你實際上什麼都沒有。在 Windows 1.0 中,微軟除了作業系統本身之外,還附加了一堆加值軟體,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記事本、小畫家和計算機。
從初代開始,每個版本的 Windows 都內建有這些應用程式,儘管第三方嘗試提供替代方案,但仍無法取代它們的實用性,並且被大量用戶積極使用。筆者在每個版本的 Windows 中都會使用 小畫家進行基本的圖像編輯,直到今天我仍然使用它來編輯和註釋螢幕截圖。隨著時間的推移,計算機功能變得越來越複雜,現在 Windows 內建了一個功能齊全的工程和圖形計算機。
雖然 Windows 的核心體驗大部分保持不變,但未來會怎樣,誰也說不準。顯然,其他流行的電腦作業系統現在的外觀和操作方式都大同小異。 Windows 借鑒了 macOS 的許多功能,反之亦然。如今,Linux 發行版和 ChromeOS 都在爭奪同樣的市場。十年後 Windows 還會存在嗎?誰也不敢肯定,但如果有 Windows 12、13 或 100,我敢打賭它仍然會保留小畫家這些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