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Tesla)在人工智慧運算領域的旗艦計畫,出現了戲劇性的轉折。根據彭博社(Bloomberg)引述內部知情人士的消息,負責開發特斯拉自研 AI 超級電腦「Dojo」的核心團隊已經解散,領導人彼得.巴儂(Peter Bannon)也將離開公司。消息顯示,部分原 Dojo 團隊成員已轉投新創公司 DensityAI,其餘則被重新分配至特斯拉內部其他部門。
Dojo 計畫的起源與野心
「Dojo」計畫首次於 2021 年曝光,被定位為特斯拉推進自駕與機器人技術的超級電腦集群。該系統採用特斯拉自研的高效能 AI 晶片與架構,旨在以極高的速度處理龐大的視覺數據與感測器資訊,為自駕演算法提供即時訓練能力。
截至目前,特斯拉已基於 Dojo 架構開發出多款晶片,近期更是宣告了最新一代特斯拉 AI 晶片「AI6」。根據先前資訊,AI6 由三星電子(Samsung)位於德州的工廠代工生產,計畫應用於車輛、機器人以及資料中心等場景。這款晶片被視為特斯拉在 AI 運算硬體領域的一大突破,並且與三星簽下總額超過 2 兆日圓、延續至 2033 年底的長期晶片供應協議。
特斯拉解散「Dojo」超級電腦團隊,AI布局恐面臨重大轉折
然而,知情人士透露,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已下令暫停 Dojo 專案的開發,並解散負責該計畫的團隊。領導人巴儂隨即離開公司,這位資深工程師曾是 Dojo 架構與晶片研發的關鍵推手。奇妙的是他不久前還發過推文表示 DOJO 2很好與 DOJO 3將會更棒的消息。
根據報導,原團隊約有 20 名成員加入新創公司 DensityAI,其餘員工則被調往特斯拉的其他技術部門。消息人士指出,未來特斯拉將加大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例如在高效能運算方面仰賴 NVIDIA 與 AMD 的 GPU 與 CPU 解決方案,而晶片製造則繼續交由三星等合作夥伴負責。截至目前,馬斯克尚未對外就此事發表評論。
DensityAI 是一家專注於開發 AI 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的新創公司,涉足領域涵蓋機器人技術、AI 智能代理與自動駕駛。彭博社指出,該公司由前 Dojo 負責人加內許.文卡塔拉曼南(Ganesh Venkataramanan)、以及前特斯拉員工比爾.張(Bill Chang)與班.弗洛林(Ben Floering)共同創立。
特斯拉的財務壓力與戰略調整
此次 Dojo 團隊的解散,正值特斯拉在財務表現上面臨挑戰。根據 2025 年第二季(4 至 6 月)的財報,特斯拉營收同比下滑 12%,淨利潤則減少 16%,顯示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競爭加劇與需求成長放緩的情況下,公司盈利能力受到壓縮。
在此背景下,減少高成本、長週期的自研硬體項目,轉向採用成熟的外部解決方案,可能是特斯拉短期內改善現金流與降低研發風險的策略之一。然而,這樣的轉變也意味著特斯拉在 AI 運算領域的獨立性將降低,並可能喪失部分技術主導權。
對特斯拉 AI 布局的影響
Dojo 原本是特斯拉自駕與機器人計畫的戰略支柱之一。自駕技術的迭代高度依賴海量數據的訓練,而內部自研的 AI 超級電腦能為特斯拉提供針對性優化的計算環境與更低的長期運算成本。
如今,馬斯克將運算任務更多使用 NVIDIA、AMD 等供應商的 AI 設備(馬斯克的 xAI 就有百萬張 H100 的超大計算中心,之前特斯拉也買了一大批),雖能立即獲取成熟的高效能硬體與軟體生態,但也意味著特斯拉在硬體設計上的差異化優勢可能縮小,甚至在未來受制於供應鏈與競爭對手同用平台的限制。外界觀察人士指出,馬斯克過去一向主張垂直整合,從電池到軟體盡可能掌握核心技術。然而此次 Dojo 的暫停,或許反映出即使是特斯拉,也不得不在成本、風險與技術主導權之間作出取捨。
彭博社的報導發布後,特斯拉股價出現小幅下跌。雖然跌幅有限,但此舉仍引發市場對公司 AI 策略可持續性的討論。部分投資人擔心,失去 Dojo 這樣的自研運算平台,可能會延緩特斯拉在自駕技術上的領先步伐,尤其是在競爭對手如 Waymo、Cruise 及中國自駕新創積極投入運算資源的情況下。
科技產業分析師則認為,從短期看,依賴 NVIDIA 與 AMD 的硬體,確實能快速確保計算力供應並降低研發壓力。但從長遠來看,特斯拉需要找到新的方式,在不自研整套硬體的前提下,仍能保持在 AI 與自駕領域的創新速度與差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