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詐騙手法不斷翻新的時代,社群媒體平台成為詐騙集團的重要觸角。Meta 近日宣布,在台灣進一步升級 Facebook 與 Instagram 的「品牌權利保護工具」,並與政府單位及民間組織合作推出互動防詐遊戲《真的假的?》,以結合技術防護與全民教育的方式,強化在地數位安全防線。
品牌權利保護工具全新升級:擴大檢舉範圍、優化操作介面
Meta 的「品牌權利保護工具」是專為品牌商家設計的智慧財產權防護系統,能協助企業在 Facebook 與 Instagram 上監測並檢舉涉及品牌冒用的內容,包括假冒廣告、侵權貼文與冒名行為。
新增可疑廣告檢舉功能
在此次更新之前,該工具主要聚焦於明確的智慧財產權侵害案例。然而,詐騙手法往往包裝得更為隱晦,不一定直接觸犯版權或商標,但仍對品牌與消費者構成風險。Meta 因此開放企業帳號在檢舉時選擇「其他」侵權類型,讓品牌得以針對疑似詐騙的廣告或貼文提出檢舉,即使該內容未明顯侵犯智慧財產權,也能進一步防範潛在危害。
優化檢舉流程與分類
在操作介面上,Meta 將原本的「要求」分頁更名為「草稿」分頁,並依照不同違規類型(如著作權侵權、商標侵權、仿冒品)進行分類。這樣的設計使品牌在處理大量檢舉案件時,能更快速地找到特定案件,減少搜尋與比對的時間成本。
此外,品牌現在可利用電子郵件通知中的投訴報告編號、關鍵字、商標名稱或投訴人資訊進行檢索,提升檢舉追蹤與案件管理的效率。
跨界合作防詐教育:互動遊戲《真的假的?》登場
除了技術防護,Meta 也將防詐教育納入其在台策略核心。此次與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MyGoPen、台北市電腦公會及台灣數位安全發展協會合作,推出互動教育遊戲《真的假的?》,並同步在社群平台與實體巡迴活動中推廣。
遊戲化學習強化識詐能力
《真的假的?》以遊戲化與情境化的方式,呈現常見的詐騙手法,包括網路購物詐騙、假冒身份詐騙、釣魚簡訊、投資詐騙等。玩家需在模擬對話、留言與廣告中,辨識可疑訊息,找出關鍵詐騙話術與用詞,並在互動過程中學習判斷與應對的方法。這種寓教於樂的形式,旨在降低民眾學習防詐知識的門檻,讓防詐教育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能在短時間內有效強化識詐意識。
線上線下同步推廣
該遊戲除了在網路平台上供全民免費體驗,也將搭配實體巡迴活動,深入社區與校園,將防詐觀念帶入更多生活場景。透過與地方組織及政府機構的合作,遊戲能觸及更多族群,特別是平時較少接觸數位安全資訊的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