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腦處理器製造巨頭 Intel 近年來因新製程發展不順利、舊款處理器縮缸、新款處理器被批評升級幅度不夠…身陷轉型困境,前日甚至還傳出川普要求新任CEO下台的負面消息,但根據《彭博社》2025年8月14日的報導,川普政府正考慮對Intel進行出資,甚至可能取得部分股份,以協助其重整旗鼓、維持美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戰略地位。消息一出,Intel 過去幾日股價已大幅上漲超 20% 以上,顯示市場對美國政府介入持正面看法。
四年風雨:Intel的苦戰與轉型
過去四年對Intel來說是動盪不安的時期。公司股價已較高峰期腰斬,內部也經歷劇烈的高層更動與業務調整。從執行長更換、人力縮減,到出售非核心資產,Intel正在經歷一場全方位的組織與戰略轉型。尤其在先進製程的競賽上,Intel逐漸被台積電(TSMC)與三星甩在後頭,儘管積極投入新一代製程與晶圓代工業務,但仍未能快速扭轉局勢。加之地緣政治風險升高與中美科技脫鉤加劇,Intel的處境愈加艱難。
川普的立場:由要求CEO下台到全力支持的轉折
根據《彭博社》報導,為避免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戰略優勢進一步流失,川普政府內部正積極探討是否對Intel進行股權投資。知情人士透露,這筆潛在投資計畫與Intel在俄亥俄州所興建的新晶圓廠密切相關。此工廠被視為美國再工業化與供應鏈去中化的關鍵節點之一。
目前關於具體出資規模尚未對外透露,但從市場反應來看,無疑是對Intel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報導指出,這項出資構想來自於Intel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與美國總統川普之間的會談。兩人在最近一次面對面交流後,關於政府出資救援的討論逐漸成形。然而,這段會談的背景也充滿戲劇性。2025年8月7日,川普總統突然對外要求陳立武辭職,聲稱「陳立武與中國企業關係密切,存在嚴重的利益衝突,要求他立即辭職。」
但令情勢出現逆轉的是,就在這一強硬言論後不久,陳立武即與川普通過直接會晤進行溝通,試圖恢復彼此的信任。會後川普透過自家社群媒體Truth Social表示:「我與陳立武會面,在場的還有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和財長貝森特。這次會晤非常有趣。陳立武的成功和崛起經歷是令人驚嘆的故事。」
Intel回應:不評論臆測,但樂見與政府合作
面對市場傳聞與媒體關注,Intel發言人回應表示:「我們深切支持川普總統強化美國科技與製造業領導地位的努力,並期待透過與政府的合作來推進這些優先事項。然而,對於傳聞與臆測,我們不予評論。」
事實上,美國政府透過公共資金介入關鍵科技企業並非首次。自拜登時期開始推動《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以來,美國已明確表態將砸下數百億美元補助國內半導體設施建設,目的正是為了降低對亞洲供應鏈的依賴。而川普政府若進一步採取「持股」或「入股」方式支持Intel,將可能象徵從補助轉向戰略參股的新階段。這不僅對Intel本身具有重大意義,也代表著美國政府在科技產業布局上的新戰術。
未來展望:Intel的轉機或新一輪博弈
儘管目前仍屬消息階段,Intel股價的即時反應已反映出市場對政府支持的高度敏感。若出資計畫得以落實,Intel在美國國內的製造佈局、研發能力與國際競爭力或將大幅提升。但同時,陳立武與川普政府的微妙互動、可能的政治壓力,以及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仍充滿不確定性,都讓Intel的未來仍籠罩著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