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26 日晚,南韓大田市(Daejeon)的國家資訊資源管理院(NIRS)資料中心發生重大火災,導致數百項政府線上服務全面中斷。此次火災非但讓政府數位運作近乎停擺,此次事故導致了包括中央政府機關、公務員儲存平台、行政系統在內的多項服務癱瘓,甚至造成不可逆的資料損毀。
根據南韓行政安全部指出,火災發生於 9 月 26 日晚上 8 點左右,肇因是資料中心內進行鋰電池(UPS)移除作業時,疑似因熱失控(thermal runaway)導致爆炸起火。由於設備密集,火勢蔓延迅速,整座資料中心陷入高溫與濃煙之中。初步估計,火災造成該資料中心部分伺服器房、供電模組及冷卻設備嚴重損壞,約 647 項線上服務因此遭到中斷,涵蓋國家行政、財政、交通、衛生與安全等系統停擺。
75 萬名公務員雲端儲存資料一夕歸零
最令人震驚的是,南韓政府自 2018 年全面推行的「G-Drive 雲端儲存平台」在火災中遭到全毀,且因該系統沒有異地備份機制導致「無備份可用」(no backups available),超過 75 萬名公務員的工作資料瞬間消失。該平台原設計為政府部門集中化資料儲存系統,每名公務員配置 30GB 空間,用於儲存政策文件、公文草案、內部通報等工作內容。
行政安全部坦言,該系統設計採用高容量但低速度的儲存架構,並未建立異地備份機制,也無與其他資料中心同步,導致一旦硬體毀損,資料即難以救回。反映了該系統針對災難容錯(disaster tolerance)與營運持續性(business continuity)的重大疏失。
G-Drive 沒有異地備援機制,導致災難性後果
G-Drive 設計上即無任何異地備援或鏡像同步機制。南韓政府為節省成本與簡化維運,將該平台儲存在 NIRS 的單一資料中心中,結果在硬體損毀後無從復原。這樣的設計顯然違背「3-2-1 備份原則」:即擁有 3 份資料、儲存在至少 2 種不同媒介,其中 1 份必須存放於異地。對一個作為主權機構、國家級機關儲存系統而言,缺乏異地備援形同於將全部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
面對公務系統癱瘓所造成的社會混亂與民怨,南韓總理李在明(Lee Jae Myung),向全國民眾道歉,表示:「我們未能預見並防範如此規模的風險,是政府的重大失職。」他並承諾將全力調查事故原因,重建資料中心安全標準。
對於許多南韓公務員來說,G-Drive 是每日工作的核心系統,包含專案計畫、預算報告、政策備忘、甚至人事決策紀錄。一名不具名部會主管表示:「我過去五年累積的所有工作成果,都在那場火災中化為烏有。」
科技業界專家普遍認為,NIRS 火災是資訊集中化設計風險的典型案例。當政府將全部關鍵系統部署於單一中心、一套架構、一組機櫃中,任何技術事故都可能導致全系統癱瘓。且 G-Drive 未進行版本控管、資料封存、異地同步,亦代表開發與政策推動過程中,對於風險設計的忽視。
資料復原困難重重:從「紙本」中搶救檔案
雖然 G-Drive 資料幾乎全數喪失,政府仍試圖從各單位手中回收殘存資料。根據《Korea JoongAng Daily》報導,部分部會正試圖從員工個人電腦、電子郵件附件、紙本列印文件、甚至內部公文系統「On-Nara」的操作記錄中拼湊遺失檔案。
但受影響的機關眾多,其中以人事管理處(Ministry of Personnel Management)等行政核心部門損失最為慘重。由於該類機關長期仰賴 G-Drive 作為檔案主存平台,幾乎沒有本地備份或紙本存檔,資料重建工作極為艱鉅。南韓政府表示,目前正在透過多方技術手段(如數據殘留復原)進行資料救援,但明確承認「相當一部分資料無法復原」。
一週內僅恢復不到 20% 系統服務
截至現在已有 46 項系統成功恢復上線,包括金融交易平台、電子稅務申報、行動憑證、郵政服務等。不過相較於中斷的 647 項服務,恢復率仍不到 7%。根據 10 月 1 日後續進度,已恢復系統增至 128 項,仍僅約 19.8%。其中包括 12 項最關鍵的一級行政平台與衛生福利部相關系統,其餘則依影響民生優先次序逐步恢復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