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ptor Lake 剛推出時,其強大的效能可說讓不少玩家、用戶都很喜歡,只不過隨後陸續傳出一些災情,Intel 也承認確實會發生不穩定的情形,即便最終 Intel 有提供更新來改善,銷量還是沒有太大起色。而至今已經過了幾年的時間,對於預算有限的用戶來說,這時間點買二手的 Raptor Lake 處理器似乎 CP 值很高,但真的是這樣嗎?一位國外 YouTuber 最近已經做出了示範,答案是:依舊不推薦。
圖片來源:Wccftech
國外 YouTuber 入手 i9-13900K 第一天就發生不穩定問題,買二手處理器請避開 Intel 第 13 代和第 14 代
對於一些讀者來說,可能不太清楚幾年前 Intel 第 13 代和第 14 代的不穩定事件,這裡也快速說明。
簡單來說,就是有多位使用者回報在執行高負載任務,特別是玩使用 Unreal Engine 引擎的 3A 遊戲時,會頻繁遇到應用程式崩潰、遊戲閃退、出現「記憶體不足」錯誤,甚至出現 Windows 藍白當機(BSOD)等問題。
隨後 Intel 雖然有調查出是電壓過高導致,並釋出相關更新,但還是有部分處理器因為長期高壓造成永久性硬體耗損,這種更新也沒用,所以 Intel 也有接受 RMA。
只不過不是每一位用戶都隨時關注科技新聞,因此一定有一些第 13 代和第 14 代處理器也受影響,但該用戶不知道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買二手 Raptor Lake 處理器風險很高的原因,至少國外 YouTube 頻道 Iceberg Tech 已經為我們示範。
Iceberg Tech 前陣子在市場上入手一顆二手的 Raptor Lake 處理器,型號以當時最強的 i9-13900K 型號,這顆在歐洲最初的建議零售價是 550 歐元,二手當然便宜很多,他用一半的價格就買到:
圖片來源:Iceberg Tech
拿到之後,就裝在他的 MSI Torpedo Z690 主機板上,其餘硬體還有 Corsair DDR5、Arctic 一體式水冷 AIO、Corsair 1200W 電源供應器等。
測試之前他也不想太冒險,因此在 BIOS 的散熱設定中,他選擇 Intel 推薦的設置:
圖片來源:Iceberg Tech
接著就開始執行 CPU-Z 的效能測試,沒想到運行幾分鐘後,作業系統就出現黑畫面死機狀況,這很明顯是電壓不穩定的現象:
圖片來源:Iceberg Tech
隨後即便他嘗試多種 BIOS 設置,如:不同的電壓限制,甚至重新安裝 Windows,也無法找到修復方法,有些電壓確實可以延長運行時間,但到最後依舊會發生黑畫面死機狀況:
圖片來源:Iceberg Tech
最後他給出三個主要結論:
- 不要購買二手的第 13 代和第 14 代 Intel 處理器,尤其是 K 系列。
- 除非你事先能對該處理器進行壓力測試,否則不要購買。
- 絕對不要在沒有先更新 BIOS 的主機板上,運行新的或二手的 Raptor Lake CPU。
所以看到便宜的二手 Raptor Lake 處理器,千萬不要以為撿到,請直接避開這兩代。
完整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