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有些推出後被 iOS 用戶嘖嘖稱奇的功能,在 Android 和 Windows 用戶看在眼中卻只是笑著搖頭表示這點我們 10 年前就有了。其中一個例子就是計算機應用程式,iPad 花了漫長的時間後才擁有這項功能。平心而論,當然 Apple 也有些功能是 Android 所沒有的,但這狀況很少。Apple 經常遲到,iOS 26 中有些首度亮相的功能就是案例。

iOS 26 中的這 5 項功能,Android 早就擁有
隨著對 iOS 26 的了解,其中有 5 項對 iPhone 來說全新的功能也是 Android 領域中的舊有功能。為了簡化描述,我們不討論這些功能和時首次出現在 Android 上,而是把重點放在 Google Pixel 系列,因為它屬於 Google 的旗艦與功能展示平台。那麼到底是哪 5 個功能呢?
對話翻譯
iOS 26 發表了一個全面的翻譯工具及,幾乎可適用於你與不同語言的人溝通的任何情況。訊息應用程式中的多語言文字對話可獲得無縫的自動翻譯;FaceTime 通話可獲得即時字幕;通話應用會捕捉雙方的聲音然後即時播放翻譯後的聲音,並完成即時轉錄。這一切隨著人與人段話翻譯功能而達到高潮,該功能可允許兩個使用不同語言的 AirPods 用戶對話自如。
對於 Android 用戶來說,早在 2021 年,Pixel 6 就可以位另一種語言的音訊提供即時字幕,無論是 YouTube 影片還是即時對話(如視訊通話)都可以。Google 簡訊中的多語言聊天也可以自動翻譯,Telegram 等第三方應用程式也可以做到這一點。Google Pixel Buds 大約從 2023 年開始就可以翻譯對話。Android 與 iOS 大約同時發表的唯一功能是語音翻譯。
值得稱讚的是,iOS 上的功能雖然晚了,但 Apple 使這些功能變得無縫且相當容易使用,可惜僅限於 Apple 的應用程式。例如,Google 的即時字幕可以在整個系統範圍內運作。Google 在 Pixel Fold 雙螢幕即時對話支援等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優勢,而傳聞中的 Apple 摺疊機就還只是個謠言。
來電過濾與通話等待提醒
在 Pixel 6 推出時,各方面的開創性十分令人驚嘆。在所有智慧功能中,有一個很大的亮點就是它可以過濾通話並為你保留記錄。此功能雖說針對美國用戶,但它甚至適用於較舊的 Pixel 機型,Google 助理會自動過濾不明來電者和已知的語音自動電話,在鈴聲響起前自動拒接;如果來電不是語音自動電話,利用 Google 語音助理詢問來電者是誰以及想要做什麼,特別是如果這是一個可能是垃圾電話的未知號碼。這一切都是在悄無聲息間發生,並會吐出文字記錄,這樣你就可以即時看到這個人在說什麼,最酷的是,如果你想要更多資訊而不接聽,它也會產生回應。
通話等候提醒(Hold For Me)是當時發表的另一項功能。它會監聽你被擱置的任何通話,並在等候音樂停止並且有人能與你交談時通知你。即使在 2021 年作為一項新功能,它也運行地很好,並且支援一直到 Pixel 3 的設備,他並不完美,通常等待音樂中會包含預錄的人聲,可能會使 AI 感到困惑。
Apple 在 iOS 26 中給這兩項功能命名為來電過濾和等待輔助。前者的運作原理幾乎與 Google 的方式相同,但少去了通過可點擊的回應請求更多資訊的能力。Apple 的等待輔助比通話等候提醒略有優勢,因為它可以自動檢測何時通話被擱置。
變更音訊輸入
任何不得不用 AirPods 接聽電話的人都知道,在對方看來你就像在風洞的另一端,如果你可以在使用 AirPods 時切換到用手機的麥可風那就舒服多了,而這功能直到 iOS 26 才實現。只需要在音訊輸入的應用程式或網站向下拖曳控制中心,然後切換到不同麥克風(如果你有一個麥克風)。你也可以在「設定 >> 音效與觸覺回饋」中將預設輸入裝置變更為自動,例如你連接的 AirPods 或將其設定為始終是以 iPhone 麥克風作為音訊輸入來源。iOS 26 還允許高品質的 AirPods 錄音,AirPods Pro 3 似乎基本上解決了其前身較差的麥克風收音問題,但音訊輸入切換對於其他情況仍然很重要。
Android 允許用戶更改輸入源已經有好段時間,雖然並非系統範圍的設定,應用程式只有在可支援的情況下才能變更輸入設備。因此,如果你的音樂聆聽應用程式沒有音訊輸入選擇器,那就無用武之地。鑒於你會受到愛用的應用程式的影響,與其說這是 Android 功能,不如說是一種可能。

最諷刺的是,iOS 將有一段時間擁有這種基本的音頻輸入切換功能,而 Android 則沒有。Android 16 將在 2025 年 12 月推出最終包含通用音訊輸入切換器的 Android 版本。所以 Android 贏得了第一回合的比賽,但 Apple 贏得了第二回合。
取得充電時間預估
iPhone 用戶長期以來一直渴望擁有的另一個小功能就是充電時間預估。在 iOS 26 之前,當你為 iPhone 充電時,你不知道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充飽電。iPhone 歷來充電速度比 Android 旗艦產品慢得多,但當你只有半小時可以充電,了解這段時間內可以充多少會很有幫助。
不過,遲到總比不到好。iOS 26 將預估充電時間顯示在主畫面和「設定 >> 電池」中。從個人經驗來看,這個功能效果很好,還可以幫助你避免告訴你何時充電到 80% 結果直接幫你衝到 100% 的錯誤。
充電時間預估從 2014 年隨著 Android 5.0 Lollipop 的發表而出現。當然我們還希望 Apple 最終也能顯示在 Android 上已經有很長時間的骨灰級功能:顯示距離鬧鐘響起還剩多長時間。
自動電池最佳化
我們曾經討論過為何 iOS 會耗電以及你可以變更哪些設定來擴展。不過,如果你可以開一個開關讓你的手機智慧地積極省電,無須進一步的互動,那就更方便了。如今 AI 無所不在,自適應能力就是 Apple 給用戶的答案。值得注意的是,適應性電量不僅僅是大幅降低背景消耗性能好延長電池續航,相反,他會嘗試確定你何時最少使用手機,以便節約電力給你常用的時間。此外,它不會妨礙任何需要的最大性能應用程式,例如遊戲。
與此同時,Android 至少從 2018 年的 Android 9 開始就一直在享有自適應電量的另一個說法:自適應電池。該功能的工作方式似乎有點不同,而是在你通常不使用時降低你不常用的應用程式優先順序。這兩項功能只有在有足夠的時間觀察你的手機使用行為並確定何時以及如何最好地節省電力時才會發揮作用。當然,Android 和 iPhone 都支援省電模式,以更積極地減少電池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