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幾乎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無論是上班、通勤還是吃飯滑個短影片,都離不開螢幕。但如果有人告訴你,滑手機也能變成一種「重量訓練」,你會想試試嗎?最近在 Kickstarter 上引發話題的「6 Pound Phone Case」,是一款專門為了「減少手機使用時間」設計的奇葩 iPhone 手機殼。
顧名思義,這個殼重達 6 磅(約 2.7 公斤),比一台 16 吋 MacBook Pro 還重,整個外殼以實心不鏽鋼打造,厚實又笨重。設計團隊 Matter Neuroscience 的理念很簡單:讓你在每次滑手機時都得付出代價。
這款手機殼不只難拿、還需要用工具拆裝,一旦裝上,就別想輕易「戒掉」它。官方更笑稱,這可能是「史上最有效的數位戒斷裝置」,重到讓人自然遠離社群、短影音與無意識滑動的誘惑。
全球最重 iPhone 手機殼開放募資,重量 2.7 公斤不銹鋼打造
在講求輕薄設計的科技時代,「6 Pound Phone Case」反其道而行。它以全實心不鏽鋼打造,總重量達到 6 磅,換算起來約 2.7 公斤,幾乎等同於一整瓶礦泉水加上一台 iPad Pro。設計團隊指出,他們的初衷並非惡搞,而是想透過物理上的「重量懲罰」,迫使使用者意識到自己每天拿手機的時間有多長。
團隊名稱 Matter Neuroscience(字面上就是「物質神經科學」),其實暗示了這項設計背後的心理學邏輯:當「滑手機」變成一項費力的行為,大腦就會自然傾向減少這項活動。畢竟,誰會想手抖著看 Reels 看半小時?
這款手機殼的結構相當特別,它是上下兩片不鏽鋼板,中間夾著手機,再以六角螺絲固定。想要拆開,還得拿出專用的六角板手。也就是說,這不是一個「一時衝動」能卸下的保護殼。你必須冷靜地找出工具,動手慢慢拆,這過程本身就能讓人冷靜下來,也減少「滑一下就好」的慣性反應。
Matter Neuroscience 表示,他們的靈感其實來自 1980 年代的老式行動電話,那種又大又厚、重到可以當武器的「大哥大」。團隊希望透過這個造型與重量,喚起人們對「有重量的科技」的懷念,也順便讓大家重新思考:為什麼我們現在如此依賴輕巧的螢幕?
雖然「6 Pound Phone Case」看起來像惡搞作品,但它並非完全不實用。外殼上仍保留了充電孔、音量鍵與電源鍵的開孔位置,鏡頭區域也沒有被遮擋,用戶仍可以拍照、通話、導航、傳訊息,前提是你撐得住那重量。官方也特別強調,這是一種「純粹的物理干預」,不靠軟體鎖定或限制,而是讓「身體疲勞」來取代數位提醒。
簡單說,當你用久了手會酸、手臂會抖,最終你會自然選擇放下手機,甚至乾脆轉而做別的事。這正是 Matter Neuroscience 想達到的數位排毒效果。
根據目前官方資訊,6 Pound Phone Case 適用於 iPhone 13 到 iPhone 17 全系列,包括 Pro、Pro Max 機型。售價則定在 210 美元(約新台幣 6,460 元),不含運費與稅金,預計將於 2025 年 12 月開始出貨。
雖然這個價格對於一個「幾乎不能放口袋、手持會抽筋」的手機殼來說不算便宜,但它卻吸引了不少關注數位成癮議題的用戶。Kickstarter 上的留言區,有人笑稱這是「最貴、最重、卻最健康的 iPhone 配件」,也有人說要買來送給愛滑手機的朋友,當作最實際的聖誕禮物。
其實,這樣的概念並非完全荒謬。現今許多人都在嘗試所謂的「數位排毒」,從設定螢幕使用時間、關閉通知,到安裝減少干擾的應用程式,但效果往往有限。 Matter Neuroscience 的做法則是把問題拉回最根本:讓使用手機這件事本身變得麻煩。
這種「反直覺式設計」其實有心理學依據,因為只要提高「使用成本」,就能減少行為的頻率。就像把零食放到最上層的櫃子裡一樣,麻煩一點,你就會少吃一點。
小提醒:群眾募資並非一般網路購物或預購行為,專案內容與交期仍具不確定性,請在贊助前務必詳讀平台相關風險與警語說明。
結語
在智慧型手機成癮問題越來越嚴重的今天,「6 Pound Phone Case」這樣看似玩笑的設計,其實反而說中了現代人的盲點。它以一種近乎荒謬的方式提醒我們:科技的輕盈,也讓我們的時間與注意力更容易被偷走。
也許我們不需要真的買下一個 6 磅重的手機殼,但下次當你又無意識地打開 IG、LINE、YouTube,不妨想想,如果手上拿的是 2.7 公斤的鋼磚,你還願意滑那麼久嗎?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