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來,消費性電子產品快速發展,在 2025 年我們可用的所有小工具中,智慧型手機無疑仍是最受歡迎的一種。現在,手機已成為生活中的重要必需品,它也成為市場上競爭最激烈的產品之一,但很少有機型能像 iPhone 產生的影響那麼巨大。
Apple 的 iOS 和 iPhone 怎麼改變世界?
iPhone 項目由 Steve Jobs 領導,不僅改變了 Apple 的發展軌跡,還改變了整個手機發展的場景,iPhone 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尖端硬體和軟體,導入了與 iOS 作業系統整合的開創性功能。iPhone 和 iOS 仍是該品牌的核心產品,最新 17 系列陣容推出新功能使其保持領先,但為了達到現在的地位,iPhone 經歷了巨大的演變,無論是在可使用性、隱私性還是整體直覺性方面。下面我們將一起了解 iPhone 五次改變面貌讓他人迎頭追趕的詳細過往。
人工智慧輔助(Siri)
如今,易於取用的人工智慧輔助並不是一個新概念,有如此多的工具可以幫助解決廣泛和更深入的問題。ChatGPT 可能為大眾市場樹立新標準,特別是基本版可免費使用,但 14 年前,Apple 推出了一些新東西,使競爭對手爭先恐後地複製它。這個系統不是別人,正是 Siri。
當 Apple 在 2011 年發表 Siri 時,市場上沒有類似的東西,因為該系統已整合到 iPhone 4S 中的 iOS 5 中。Siri 的獨特之處在於 Apple 並非從頭開始構建該軟體的人,而是以大約 2 億美元收購了 Siri Inc.。Siri 起源於 SRI International,在 Apple 於 2010 年收購之前可用於其他作業系統(也就是 Android),然而隨著 Apple 將它買入後,一口氣使他們在人工智慧遊戲中遙遙領先。
Siri 已經可以透過獨立應用程式處理發送簡訊和設定提醒等任務,但它與 iPhone 的整合提供了你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直覺性。隨著時間的推移,Apple 於 2012 年將 Siri 與 iPad 等其他產品一起發表,甚至允許開發者透過 SiriKit 在自己的應用程式中使用該軟體。
多點觸控介面
在 2025 年你很難理解觸控螢幕介面的想法竟不是科技原生,在當時各家大品牌都標榜最新款手機螢幕比人大時,Steve Jobs 在 2007 年發表了科技史上最具標誌性的演講之一,人們與手機互動的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2007 年的手機很大,但標準數字鍵盤很常見,Apple 試圖徹底改變手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簡化。
與 Siri 導入生態系統的方式類似,Apple 於 2005 年收購了一家名為 FingerWorks 的公司,該公司為該品牌提供了一直在研究的多點觸控技術所有專利。事實證明,這對於 Apple 為第一代 iPhone 開發 3.5 吋觸控螢幕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樣,虛擬鍵盤和捏合縮放影像的概念在今日很常見,但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第一款 iPhone。此後幾乎每一次 iOS 更新和新 iPhone 機型,多點觸控介面都在不斷完善,採用全新液態玻璃設計語言,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使得 iPhone 的顯示器成為 3D。
App Store
當第一部 iPhone 推出時,它只配備了少量涵蓋手機基本功能以及展示產品本身前瞻性的應用程式,你雖然擁有訊息、日曆和相機等功能,但你無法像我們多年來習慣的那樣下載其他應用程式。但第二款 iPhone 推出時,Steve Jobs 屈服於讓第三方應用程式安裝到手機上的想法,掀起了 App Store 革命。
有效為開發者打造新的商業模式,App Store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長,商店推出時就有 500 個應用程式,但這個數字到 2009 年時就增長到 35,000 個,一年後,App Store 的下載量達到驚人的 30 億次。正如預期,競爭對手很快看到 App Store 的成功並做出相對反應,Google 推出了 Android Market(也就是現在的 Google Play 商店),但後者花了幾年時間才做到與 Apple 在這一領域的成功相媲美。
Face ID
Apple 對 iPhone 安全性所做的第一個重大改變當然值得提一提,那就是 Touch ID。生物識別指紋掃描器於 2015 年的 iPhone 5S 上推出,提供了一種解鎖手機的新方法,你也可以利用它在手機上進行購買,這是 Apple 大力推動客戶隱私的一大步。然而,到了 iPhone X 推出時,Apple Face ID 再次樹立新標準。擁有用於其 Face ID 的基礎技術專利,事實證明,要與 Apple 在這方面提供的安全性和準確性相媲美,這對其他任何人來說都是一項挑戰。
Apple 稱臉部識別技術是對 iPhone 所做的最先進更新之一,原因不難理解。iPhone X 的新功能藉由原深鏡頭提供支援,使用 3 萬個紅外線點映射你的臉部,以確保準確捕捉。由於不再需要首頁按鈕,所以這也是第一款配備全螢幕的 iPhone,開啟了整個手機正面鋪滿螢幕的新趨勢。
FaceTime 通話
雖然 Apple 的其他一些突破性產品手機公司首次涉足的領域,但在某種程度上,FaceTime 卻並非如此。Skype 等視訊通話應用程式已經上市,但你無法像在 Mac 上那樣在 iPhone 上進行視訊通話。人們還進行了其他常識來建立相對無縫的視訊通話體驗,但 Apple 在 2010 年推出 iPhone 4 時破解了這個局面。
FaceTime 不是你必須安裝的第三方應用程式,而是內建於 iOS 生態系統中。這提供了流暢的體驗,這對於使視訊通話按預期運作至關重要,也讓 Apple 在競爭中又贏了一分。6 年後,Google 以 Duo 作為回應,但這是另一個外部應用程式,沒有像 iOS 的 FaceTime 那樣整合到 Android 系統中。發表時,你必須連接到 Wi-Fi 才能使用該功能,但現在只要有可用的數據連線就可以使用。FaceTime 在同類產品中以易於使用的特性使 Apple 能夠在大眾受益的另一個領域中再次建立了高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