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 iPhone Air 自推出以來在市場上反應冷淡,甚至被部分分析師形容為「需求幾乎為零」,但蘋果似乎並未放棄這款主打輕薄設計的實驗性旗艦。根據摩根大通最新投資報告,Apple 預計將在 2026 年推出 iPhone Air 2,並於 2027 年再發表 iPhone Air 3。此預測也獲得道瓊斯旗下研究機構 TD Cowen 的支持。另一方面,雖然供應鏈消息指出蘋果已縮減首代 iPhone Air 的產量,但微博爆料者透露第二代 iPhone Air 仍在正常開發中,維持輕薄、高刷中尺寸螢幕與 3D 臉部辨識,甚至可能新增一顆鏡頭。
▲圖片來源:數碼閒聊站
iPhone Air 「系列」未完待續!傳下一代 iPhone Air 2 有望加入 48MP 超廣角鏡頭
iPhone Air 自今年秋季年問世以來話題不斷,主打超輕薄機身與全新「橫向跑道」設計,讓不少人期待蘋果能重新定義「輕旗艦」市場。不過,實際銷售表現卻相當冷淡。根據市場統計,iPhone Air 在首週的全球激活量僅約 5 萬台,遠低於 iPhone 17 與 iPhone 17 Pro 系列。這樣的數字在蘋果的歷史中幾乎可以說是「墊底級表現」。
面對分析師的直接提問,蘋果執行長 Tim Cook 在 2025 財年第 4 季度財報會議上並未正面回應 iPhone Air 的具體銷量,只以「我們對產品線的長期策略仍有信心」模糊帶過。這樣的回應,讓外界更確信 iPhone Air 的市場表現並不如預期。
▲圖片來源:Apple
儘管有機構持樂觀看法,但市場上也出現完全相反的聲音。KeyBanc Capital 在今年 10 月的調查報告中,直言 iPhone Air 的市場需求「幾乎為零」,認為消費者在輕薄與實用之間更傾向後者。
同時,《日經亞洲》也報導,蘋果正在削減 iPhone Air 的生產訂單,轉而將產能集中在銷售更穩定的 iPhone 17 系列主力機種上。知名分析師郭明錤進一步補充,多數 iPhone Air 的供應商已收到通知,預期該型號的產量將削減 超過 80%。這意味著蘋果很可能在調整生產策略,為第二代機型的重新定位預留空間。
然而,這款似乎「失敗的實驗」並不會就此止步。根據 J.P. Morgan 的最新投資報告,蘋果已將 iPhone Air 2 與 iPhone Air 3 納入中長期產品規劃,分別預計於 2026 年與 2027 年推出。這份報告同時獲得了 道瓊斯旗下研究機構 TD Cowen 的支持,顯示華爾街對蘋果延續 Air 系列的信心依舊存在。
TD Cowen 進一步指出,根據供應鏈的實地調查,蘋果並未改變原訂的 iPhone Air 量產節奏,仍預計在 2025 年第三季生產 300 萬部、第四季生產 700 萬部,顯示蘋果仍在觀察市場的反應與後續潛力。
▲圖片來源:Max Weinbach (X)
就在市場對 Air 系列未來充滿疑問時,微博知名爆料者「數碼閒聊站」在今日(11 月 6 日)透露,iPhone 18 Air(外界推測即第二代 iPhone Air)仍在正常開發中。根據他的說法,該機將延續第一代的核心理念,搭載 6.5 吋高更新率中尺寸螢幕,支援 3D 臉部辨識,並採用相同的橫向跑道式設計。
最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內部正在評估 新增一顆鏡頭,組成 4800 萬像素主鏡頭 + 4800 萬像素超廣角鏡頭的雙鏡頭主相機配置。若最終成真,這將是 Air 系列首次採用雙鏡頭設計,也象徵著它可能不再只是「輕旗艦」,而是往「次旗艦」等級靠攏。
▲圖片來源:數碼閒聊站
首代 iPhone Air 的出現,本意是希望填補 iPhone 17 與 iPhone 16e 之間的空缺,以更輕薄的設計與相對實惠的價格吸引想要「新外型」但不追求極致效能的用戶。不過從市場反應來看,它反而陷入「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售價比 iPhone 17 高、但功能又不如 Pro 系列完整。
輕薄設計雖令人驚艷,但也帶來散熱與續航的妥協,再加上單鏡頭設計與部分規格下放,使得消費者難以找到明確的購買理由。對蘋果而言,這可能是一次必要的市場實驗,用來測試「輕薄旗艦」的接受度。
結語
雖然首代 iPhone Air 在銷售上遭遇滑鐵盧,但從投行與供應鏈的消息來看,Apple 對這個系列仍抱持一定信心。2026 年的 iPhone Air 2 或許會成為蘋果重新定義「輕薄旗艦」的關鍵之作,而 2027 年的 iPhone Air 3,則有機會承接設計成熟後的市場機會。對消費者而言,也許這一次,蘋果能讓「輕」不再代表妥協,而是另一種極致體驗的開始。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