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總覺得「快充」會加速電池老化,但真的是這樣嗎?HTX Studio 近期進行了一場為期六個月的實驗,利用自動化系統連續為 6 部 iPhone 進行 500 次完整充放電循環,並同時測試 Android 手機在不同功率下的差異。這項研究嚴謹又全面,不僅包含快充與慢充的比較,還模擬日常使用中最常被建議的「30% 至 80%」充電區間。結果顛覆不少人的想像,也讓「要不要避免快充」這個長年爭論的問題,有了更清楚的答案。

快充對電池健康有影響?6 部 iPhone 經過 500 次循環後真相揭曉!
為了驗證快速充電是否真的會加速電池老化,HTX Studio 展開一項長達半年的測試。研究團隊挑選了 6 部 iPhone 12 作為樣本,分為「快充組」與「慢充組」。在正式開始前,每部手機都先測量初始電池容量,確保基準一致。
接著,他們安裝自家開發的 Discharge Loop 軟體,讓手機自動執行充放電循環:電量從 100% 放到 5%,再充回 100%,這樣的過程約等於 0.95 次完整循環。實驗持續進行 500 次,也就是模擬一般用戶一年半左右的使用量。實驗結束後再拆機重新量測容量變化,藉此確認快充與慢充在長期下的實際差異。
除了完整充放電外,HTX Studio 也設計另一組測試,模擬網路上最常被建議的「30% 到 80%」健康充電範圍。這組 iPhone 會從 80% 放電到 30%,再以快充充回 80%,每次計為半個循環。這種方式雖然看似溫和,但充電次數更多,實際上也在考驗電池的循環耐久度。
為了排除時間對電池自然老化的影響,研究團隊還準備了一部「對照機」,從頭到尾都不進行任何循環,只在實驗開始與結束時測量容量,確保數據的準確性。
HTX Studio 也沒有忘記 Android 陣營,選用 iQOO 7 作為測試機,分別以 120W 超級快充 和 18W 慢充進行相同的自動化循環測試。所有裝置均購自官方通路,並未接受任何品牌贊助,以維持實驗的中立與客觀性。
測試結果:快充幾乎不會造成明顯差異
實驗結果出爐後,許多人都感到意外。在經過 500 次完整循環後:
- iPhone 慢充組的電池容量下降 11.8%
- iPhone 快充組下降 12.3%,僅多 0.5%。
換句話說,快充對電池壽命的影響微乎其微。
反觀 Android 組的結果更是顛覆傳統印象:
- 慢充組下降 8.8%
- 快充組反而略低,只有 8.5%,差距約 0.3%。若換算為日常使用,一般人根本察覺不到這點差異。
關於「30%–80%」充電法的實際效果
不少用戶相信「只充到 80%、不讓電量過低」能延長壽命。HTX Studio 的實驗也驗證了這點確實略有幫助,但幅度並不如想像中明顯。
在維持 30%–80% 電量範圍的情況下:
- iPhone 的衰退比例減少約 4%
- Android 約減少 2.5%
這些數據顯示,雖然能稍微延緩電池老化,但差距仍屬有限。換句話說,除非你是非常追求極致電池健康的使用者,否則在日常生活中不用太過執著於充電區間。
電量靜置測試:低電、高電都沒差
HTX Studio 也進行了一個額外實驗:將手機關機並維持在不同電量(1%、50%、100%)的狀態下連續插電靜置一週。
結果顯示,這些手機的電池容量完全沒有變化,沒有任何可觀測的衰退。這項結果進一步證明,電池老化是長時間、累積的現象,不會因為幾天的靜置就造成損害。
電池老化的關鍵不在「快充」
綜合所有測試,HTX Studio 認為電池健康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循環次數」與「高溫環境」,而非快充本身。現今的充電晶片與電池設計已足夠聰明,能在高電壓時自動分配功率、控制溫度,避免過度壓力。換句話說,只要你不是邊玩遊戲邊充電、或長時間放在高溫環境下,快充幾乎不會造成額外損耗。
結論:最好的充電方式是「不用想太多」
HTX Studio 在報告中給出簡潔的結論:「最好的充電方式,就是你覺得方便的方式。」對一般使用者來說,為了延長幾乎察覺不到的 1% 壽命差距而特地改變習慣,其實得不償失。
若你真的想照顧電池健康,只要避免極端溫度與過度放電即可。畢竟,比起小心翼翼守著 80% 的數字,不如在需要時放心插上快充線,讓手機隨時保持電力充足,這才是更符合現代生活節奏的方式。
延伸閱讀:







